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9年第二期 >> 文化纵横 >> 张咏的麟州诗赋 >> 阅读

张咏的麟州诗赋

2019-08-08 15:22:2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55
内容提要:榆林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能俍
张咏为宋初名臣,字复之,号乖崖,蒲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官至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谥号忠定,诗文俱佳,人称张乖崖、张忠定。其曾于雍熙二年(985)任麟州通判。通判一职为宋太祖所设,由朝廷派遣,以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防止知州专擅作大。

榆林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能俍

张咏为宋初名臣,字复之,号乖崖,蒲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官至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谥号忠定,诗文俱佳,人称张乖崖、张忠定。其曾于雍熙二年(985)任麟州通判。通判一职为宋太祖所设,由朝廷派遣,以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控制,防止知州专擅作大。唐麟州即今神木县一带,一度改置新秦,治今神木城北杨家城。张咏任职麟州时有诗文传世,是宋代最早吟咏榆林的文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麟州的境况及作者的胸襟。

先看张咏的五言律诗《登麟州城楼》:

莫问戎庭苦,高栏是夕攀。

时清官事少,边静戍人闲。

雉堞临寒水,穹庐倚乱山。

皇恩正无外,不拟更移关。

首联“戎庭”指边庭,借指麟州;“高栏”指城楼栏杆。二句意为:不要问我在边地是否辛苦,请看我傍晚还有兴致登上城楼,证明我并不以为苦。颔联以“官事少”证“时清”,以“戍人闲”证“边静”。宋太宗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先后袭取荆湖,攻灭后蜀,平定江南,结束了五代十国长达五十余年的混乱局面,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占据麟州西南部夏、宥、银、绥等州的党项族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放弃世袭割据,投归宋朝,麟州边防一度较为平静。颔联即是对宋初政局与麟州形势的刻画,也紧承首联,道出不以为苦的原因。颈联中“寒”指窟野河,流经城下;“穹庐”即毡帐,麟州当时多民族杂居,故有毡帐。二句以“寒”、“乱山”状环境之艰苦,语意陡转,表达出边地毕竟辛苦的客观现实。那末作者到底为何不以为苦?乃因“皇恩正无外”。“无外”即“王者无外”,意为帝王以天下为一家而无例外,指朝廷的恩泽惠及天下,远布边关。正因为如此,作者不以为苦,坚定地表示“不拟更移关”,不打算离开边关,以报效朝廷,安边卫邦,展示了忠君报国的情怀。全诗言简意深,波澜起伏,带有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特色。

再看张咏的另一首五律《新秦遣怀》:

貂褐久从戎,因令笔砚慵。

梳中见白发,枕上忆孤峰。

风动沙昏昼,寒多雪折松。

此心无与问,长愿酒盈钟。

诗中“貂褐”即貂皮短衣,为作者冬装,见出新秦之寒冷。首联写从戎既久,而致疏于为文。次联以“见白发”叹边事辛劳,以“忆孤峰”状心系边关。颈联写风沙遮天,白天如同黄昏;寒冷多雪,压断松枝;状环境之艰苦。尾联意为:我的心情无人可问,旁人难解,唯愿寄情于酒,长饮不休。诗篇描写了当时麟州的环境,寄寓着作者置身边塞的种种复杂情感,是作者真性真情的表白。诗贵情真,抒写真情的诗篇才可能具有动人的魅力。

再看张咏七言绝句《新秦送人东归》:

郡斋空古塞垣西,才喜相逢又解携。

若值山东豪侠问,嵇生慵更作书题。

首句中“郡斋”为郡守起居之处,指作者所在麟州府。“空古”意为从古未有。麟州虽处塞上,但宋代以前尚不属西北最前沿,至宋则成为西北界地,故云“空古塞垣西”。次句中“解携”意为分手、离别,言与友人短暂相逢却又匆匆惜别,写得富有情感。作者系山东人,此地民风豪侠。“嵇生”指三国魏文士嵇康。《世说新语》载:“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意为嵇康与吕安为好友,每当思念吕安,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立即动身去探问。吕安亦为山东人。末二句写对友人的嘱托:你回到山东故乡,如果有性情豪侠的乡党问到我,就请告诉他们,我虽然像嵇康想念吕安一样惦记着他们,但无暇写信,就托你问候乡亲们吧!诗篇蕴涵着浓郁的思乡之情。

张咏任麟州通判期间,还作有《麟州通判厅记》,全文如下(篇中括弧内文字为作者原注):

今之通判,古之监郡。郡政之治,助而成之;郡政之戾,矫以正之。此足以宣天子之风,达穷民之志也。我国家开疆八荒,列郡五百,皇德所被,人用胥悦,皇威所加,罔不震恐。故使一儒者鞭制荒外,何其壮耶!

麟州旧壤,寔曰新秦。按秦武王转徙东民,以实此土,久用滋富,因以名之。汉隶朔方之郡,唐为胜州之域。匈奴接荒,在河一曲。党项部族,汉民混居。长城其前,屈野川其右;左带楼烦之境,南徧赫连之乡;惟府由兹,唇齿相辅。开元年中,群蕃构逆,燕公(燕公张说)致讨,请城麟州,所以安馀种也。显德之末,刘崇不寅,杨侯作藩,移垒斯堡,所以护并寇也。(显德五年,移州小堡。)

通判之职,殆未尝设。雍熙二年夏六月,始某拜命,倅莅是邦。其辑兵绥民,御侮致饷,利与守牧,相为表里。爰卜安堵,以宅厥处,取材因旧,不夺民力。厅事敞闲,独首阳位。故厅,停也,使停息其间;又厅,听也,欲听行其教。盖礼之攸属,民之是依,得不慎哉。于戏!君道惟艰,艰于审贤;臣道惟艰,艰于克官;民道惟艰,艰于能安。若是厅也,帝王之诏令存焉,千里之刑政系焉。苟职君之务,如饥嗜食,待君之民,如子俟息,则明恕中出,刑政用清,内杜擅权之吏,外绝无告之民,谓斯厅也,宇覆疆内,人用休息。若忽君之令,寇君之政,掠民膏腴,为妻子谋,则志辱于贪,事成于滥,既厚蕴椟之责,亦速覆舟之咎,谓是厅也,丑甚屠肆,其何游焉。

贤行难著,仁心易隳,敢镂厅壁,取为政规。后之君子,勿为妄也。时皇宋雍熙二年八月日记。

“记”是古代文体之一,形式自由,类似今之散文。有的“记”多用骈偶,皆有“赋”的一些特征,可视为“文赋”,又称“散赋”。古代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许多诗人同时也是辞赋家。张咏此“记”追求骈偶,讲究藻饰,具有赋的基本特征,可视为“文赋”。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写作者对通判职责的理解,表达自己以儒者而能戍守边荒的自豪感。

第二段记叙麟州的历史沿革。秦武王即战国秦国君嬴荡,曾从东部移民于麟州。屈野川即窟野河。“楼烦”为古部族,约于春秋之际在麟州东北一带建国。“赫连”指赫连勃勃,十六国时期于麟州西南建立夏国。张说为唐大臣,官至宰相,封燕国公,开元九年(722)突厥降将康待宾勾结党项人反叛,张说率兵讨平叛乱,并奏请设置麟州,安顿党项。刘崇为五代后晋将领,后晋天福七年(942)曾任麟州刺史,入后汉,曾镇守河东,在太原称帝,建北汉。后周灭后汉,年号显德(954959),他于显德末与后周交兵,兵败病亡。“不寅”意为不敬畏后周朝廷。杨侯指杨业,世居麟州,曾为北汉将领,显德五年(958)移军古麟州城,防御攻灭北汉占据并州的后周进犯;“作藩”意为以古麟州城作为屏障。原注中“小堡”当指张说奏请所筑古麟州城,杨业移军于此后称“杨城”。

第三段先简记通判一职的设置原委及通判厅的建造情况,接着阐释建厅的意义。作者认为厅有二意:一是停,停息期间以理刑政;二是听,听行其教,以合民心。并认为厅乃礼之所属,民之所依。为官者如果恪尽职守,爱民如子,明信宽厚,刑政清廉,人们就会认为这个官厅德布天下,能使人休养生息;相反,如果为官者渎职滥权,掠夺民脂,为妻儿谋利,必然因贪丧志(“蕴椟”意为藏物于,喻贪),招致覆舟,人们就会认为这个官厅犹如屠宰场(“屠肆”为二星名,古人以为主屠宰、烹杀),毫无优游宽和之象。

最后一段简记写作此文并刻于厅壁的目的。

《麟州通判厅记》是认识麟州沿革的重要史料,特别是此文对“厅”的阐释颇有见地,至今亦有镜鉴意义。今之为官者倘将此文置之于案,悬之于壁,仍不失为一种警策。

文如其人,大抵不差。张咏其行未违其言。他始终秉持为官之德,克己奉公,宽厚爱民,秉公执法,礼待贤才,多有政绩。他曾两度出任益州知州,治蜀有方,并在景德二年(1005)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流通蜀地,被誉为“纸币之父”。交子的发行比美、英、法等主要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伦敦的英格兰银行中央的一个天井里种有一颗中国桑树,以纪念纸币的发明,因为张咏发明的交子是以桑树叶为原材料制作的。张咏通判麟州,可谓麟州历史中的亮点之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杨家将
相关文章
2019-08-08 15:21:18
2019-08-08 15:22:26
2019-08-08 15:20:11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