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杨业是党项人还是汉人? >> 阅读

杨业是党项人还是汉人?

2013-11-07 08:39:31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716
内容提要:杨业生于麟州,学术界已成定论。麟州在唐末、五代至宋,一直是党项和汉人杂居之地,他究竟是党项人还是汉人?史学界尚有不同意见。

杨业生于麟州,学术界已成定论。麟州在唐末、五代至宋,一直是党项和汉人杂居之地,他究竟是党项人还是汉人?史学界尚有不同意见。这里拟对两种不同的说法作一番考辨。

一、杨业并非党项人

主张杨家将为党项人的,主要有两位:汤开建和李华瑞。下面依次作考辨。

汤开建认为是党项族,说“《宋史•党项传》中的‘杨家族’当即指麟州杨家。《神木县志》中的‘杨家城’亦即指此。”[1] 后来语气变了,由肯定变为怀疑,说:“我怀疑世居麟州的杨家亦即《宋史•党项传》中的‘杨家族’”[2]。主要的根据是《宋史•党项传》。然而查原文是这样记载的:

淳化……四年……是年,郑文宝献议禁青盐。羗族四十四首领盟于杨家族,引兵骑万三千余人入寇环州石昌镇,知环州程德玄等击走之,因诏屯田员外郎、知制诰钱若水驰驿诣边弛其盐禁,由是部族寜息。

这一记载只能证明杨家族属羗族,并不能证明它就是麟州杨家。问题的关键是,杨家族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要认定杨家族指麟州杨家,必须确定杨家族的地点就在麟州,反之,如在其它地方,则杨家族与麟州杨家毫无关系。

《太平治迹统类》中也提到杨家族,内容较《宋史》为详,引述如下:

淳化二年正月,命商州团练使翟守素率兵屯夏州,继迁闻守素将兵来讨恐惧。七月奉表归顺,授银州观察使,赐以国姓,名曰保吉,外示归顺,而阴与保忠相结,诱荒盗戎蛮寇边不已。陜西转运使郑文宝建议,以为银、夏之北,千里不毛,但以贩青白盐与边民博籴粟麦充食,愿禁之,许商人贩安邑、解两池售于陜西,官获其利,且困羌戎,则保吉可不战而屈。上从之。诏自陜以西有私市青白盐者,皆坐死,募告者差定其罪。行之数月,犯法者益众,羌戎乏食,四十二族首领盟于杨家族,引万余骑寇环州石昌镇,知州程德元与殿头髙品李神福等率三百骑撃走之。后七日复来冦,屠小康堡,内属万余帐亦叛,稍稍归保吉,而商人贩两池盐者多取他径出唐、邓、襄、汝间,吏不能禁。四年八月,上命翰林学士钱若水驰传视之,弛新禁,复旧制,内属羌戎渐复归顺[3]

这里提到“银、夏之北”,是否杨家族就在“银、夏之北”呢?不可能,因为四十二族首领在杨家族会盟,接着一起攻打环州石昌镇,一定距环州很近。而银、夏之北离环州甚远,路又难走,他们不可能连续几天几夜奔跑到环州去,即使跑到,也就累得爬下了,哪里还有力量去攻击呢?

如何正确理解上述史料?这一记载可分两大部分,从“淳化二年正月”到“募告者差定其罪”为第一部分,主要说:李继迁在银州一带经常寇边,郑文宝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党项靠贩卖青白盐为生,禁止青白盐入境,只许食解盐,这样他们就会瓦解,宋方还可靠买解盐得利,一举两得。宋朝廷就同意了。

“行之数月”以下为第二部分,这是说:郑的方案实行以后,效果适得其反。郑氏显然不了解,青白盐的产地不在银州,而在盐州(今宁夏盐池东)[4]。李继迁盘踞的银州一带,多少还有点农业,不至于马上过不下去。而专靠青白盐换取农产品的盐州一带党项人就无法生活下去了。在边疆地区生活的各族人民也都受到了影响,因为解盐味苦、价贵,增加了经济负担。盐州一带党项人四十八族首先起来造反,在杨家族会盟,随即向宋境进攻,他们没有去打防卫较强的环州,而是打其旁边的石首镇,显然这是一种表达强烈不满而又比较稳妥的方式。由此可以判断,杨家族的位置应在盐州最南端,那里离环州最近。打石首镇,没有成功,他们就转而攻打更小的“小康堡”,这一次得手了,边疆地区原来归附宋的各族人民也纷纷响应。这一下宋政府着急了,连忙收回成命,恢复老办法,混乱局面才得到控制。

以上可证,盐州离麟州好几百里,在盐州南的杨家族与麟州的杨家是绝不相干的两族。

李华瑞也主张杨业是党项人,他不同意汤提的证据,另外提了几条理由:

理由之一:“党项酋豪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这个习俗直到生活于宋真宗、仁宗时代的杨氏子孙仍保持着,杨业的侄孙杨琪‘初娶穆(应作慕)容氏,又娶李氏。’”[5]

按:这里牵涉到对“初娶某,又娶某”文句的理解问题。从大量的北宋墓志看,应理解为:先娶了一人为妻,其妻死后又娶另一人为妻,没有提“死”字,是当时行文的通例,不言自明的。它不表示前妻尚在,又娶一妻。

欧阳修《翰林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杨公墓志铭》:“公讳偕,字次公……初娶张氏,又娶李氏,又娶李氏,又娶王氏,太原郡君。……远矣杨氏,有来其始。赤泉侯功,与汉俱起。震官太尉,四世以公。于陵正直,仆射于唐”。[6]

按:这里清楚地记载杨偕是杨震、杨於陵的后代,是汉族。而他先后娶了四人,中间没有写“死”字,然而谁也不会误解成他同时娶了四人为妻。

欧阳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王公墓志铭并序》:“公讳洙,字原叔……公初娶董氏,再娶胡氏,皆先公卒。又娶齐氏,封髙阳县君。”[7]

这里王洙是汉人,没有任何疑义,墓志提“初娶董氏,再娶胡氏”,中间也没有写死字。但绝不表示他是一夫多妻。

再举王安石所写墓志二例:

王安石《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君讳抗,字和叔,姓孙氏,得姓于卫,得望于富春,其在黟县,自君之髙祖弃广陵以避孙儒之乱而至。……君初娶张氏,又娶吴氏,又娶舒氏,封太康县君。”[8]

《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君仲氏讳讷,字朴翁,广济军定陶人……君初娶王氏,尚书驾部郎中兰之女,又娶李氏,尚书虞部员外郎宋卿之女。”[9]

类似的写法,在司马光的《传家集》、祖无泽的《龙学集》等书中都可见到,其例太多,不一一列举了。

可见如果把“初娶某,又娶某”的句法理解为一夫多妻,那就很容易得出一个更离谱的结论:五代至北宋,汉人已经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了。

再分析一下杨琪之妻慕容氏和李氏的具体情况。

慕容氏是杨畋的生母[10],早在杨琪9801050死前已经去世[11],杨畋10071062在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其后,一直到葬杨琪和慕容氏,只遇到一次丁父忧,说明其母慕容氏在1034年之前已去世。如果其生年比杨琪小二岁,去世在杨畋中进士前三年,则其生卒年大约为982年至1031年间。

李氏,是杨畋妹(10361095)之生母[12]。杨畋妹生于1036年,比杨畋小29岁。李氏是有正常生育能力的,按二十岁结婚,二十二岁生杨畋妹计,约生于1015年,结婚于1035年。她没有生子,杨琪墓志表明只有一子杨畋。在生杨畋妹之前似乎也没有生女,如果早就生女,杨琪去世时已经成年,杨琪墓志就会介绍女婿的姓名。从以上情况看,李氏应在慕容氏死后嫁给杨琪的。

李华瑞所举理由之二曰:“欧阳修在为杨琪所做墓志铭中,叙其家族兴起是这样描述的:‘杨世初微自河西,弯弓驰马耀边陲,桓桓侍中国并毗,太师防御杰然奇,名声累世在羌夷。……’一语道破麟州杨氏是从‘羌夷’中发展起来的。这里所言的羌,一般是指党项羌。”

按:所谓“太师防御杰然奇,名声累世在羌夷”,是指杨家将能打仗,在羌夷中名声显赫、很有威望,不表示杨家将就是羌夷。凡是跟羌夷打过胜仗的人,都会享有类似的威望。

如大将郭逵(10221088),王珪《赐判延州郭逵乞京西一郡不允诏》:“卿守在要防,居有重望。恩信足以怀士卒,威略足以动羗夷。”[13]

又如名臣文彦博10061097),韦骧《代陈学士贺文潞公加两镇节钺太师致仕状》:“某官夙禀元精,蚤膺大任,德髙辅弼,声慑羌夷。”[14]

如果在羌夷中享有威望,就证明他是羌夷,那么郭逵和文彦博岂不都成了羌夷了?

李华瑞所举理由之三曰:

委土豪,今议麟州者存之则困河东,弃之则失河外,若欲两全而不失,莫若择其土豪,委之自守,麟州坚险,与兵二千,其守足矣。所谓土豪者,其材勇独出一方,威名足以畏敌,又能谙敌情伪,凡扵战守不至乖谋,委以一州,则当视其州如家,系已休戚,其战自勇,其守自坚,又既是土人,与其风俗情浃,众亦喜附之,可使自招集蕃汉之民,是外能捍贼而战守,内可缉民寔边,省费减兵,无所不便,不比于命吏而往,凡事仰给于朝廷利害百倍也。然必用土豪,非王吉者不可,吉见在建宁寨,蕃汉依吉而耕者已百家,其材勇素已知名,况其官序,自可为知州,一二年间,视其功效,茍能善守,可以世任之,使为捍边之臣,惟朝廷裁择。

按:所谓“土豪”就是土生土长的豪杰,本身并不带其它属性,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土豪自然就是少数民族,如泸州蛮得盖戎州蛮韦彦富[15]。而在汉族地区的土豪就是汉族,如福建建阳县土豪詹标、蔡州土豪李佑[16]。在蕃汉杂居的地区,情况稍微复杂一些,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管他属哪个民族,只要是当地的豪杰,都可以叫作土豪。欧阳修所提到的王吉,是土豪,但究竟是哪个民族,欧阳修没有说,其它史料也没有记载,就无法确定其族性。同样,杨弘信是麟州土豪,但《资治通鉴》没有说他是哪个民族,就不能仅凭土豪两字就判断他就是党项人。

以上说明,所举证据,没有一条可以证明杨家将是党项人。因此党项说无法成立。

二、杨业是弘农杨氏之后

杨家将是汉族,过去没有专文论证,现在既然有异议,则必须举证,以确认其族属。目前可以找见的直接的证据有二:

证据之一:杨畋之妹(10361095)的墓志称其出自“弘农”。

张峋《宋故寿阳县夫人墓志铭》:“夫人姓杨氏,其先麟州新秦人。王大父曰重勋,保静军节度使、赠侍中;王父曰光扆,赠左骁卫将军;考曰琪,供备库副使、赠左武卫将军。妣曰李氏,延安郡太君。杨氏世将家,夫人元兄畋独以文章经术为仁宗皇帝识,擢任龙图阁直学士,当时称为名臣。……新秦之杨,囗出弘农。重侯世将,既盛而隆。”[17]墓志撰于绍圣二年(1095)三月。墓主人是杨畋之妹,此志篆盖者署名为:“右宣义郎、签书崇信军节度判官厅公事、赐绯鱼袋杨祖仁。”他是杨畋之子,对自己的家世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此志所述也必定曾经杨祖仁过目、并认可的。

“新秦之杨,囗出弘农,”所缺字当为“世”或“系”[18]。弘农杨氏,当然就是汉人了。

对于这一记载,李华瑞“猜测”:“麟州杨氏大致与当时居住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样是借用汉族姓氏为自己部族的姓氏”。

按:要否定当时墓志记载的真实性,必须拿出证据来,仅凭“猜测”,怎么能令人信服呢?麟州既然是蕃汉杂居地区,为什么一说麟州杨氏,就肯定是党项人。事实上,在麟州住的杨氏,不止杨家将一家,北宋早期曾表彰一批累世同居的汉民,其中就有七世同居的“麟州杨荣”[19],住在麟州的杨荣是汉人,同样住在麟州的杨弘信、杨业就一定是党项人?

弘农杨氏是个大族,下分很多支派,它属哪一支,何时迁到了麟州?在刘一止《杨宗闵(10611128)墓碑》中有明确而详尽的记载:

“杨氏出姬姓,晋大夫羊舌氏,至叔向食邑于杨,其子食我以邑为氏,食我党于祈盈,得罪于晋,子孙或逃居华阴山谷中,战国时有名章者出焉,实始为华阴人,族望至汉乃大。魏、晋、隋、唐冠冕蝉聨,代不乏人。在唐为尤盛,其任于朝者,居第列于三坊曰靖恭,曰修行,曰新昌。子孙分为四院:曰关西,曰蜀中,曰淮南,曰浙中。今散居麟、府、鴈门等郡,都皆关西院子孙也。在江南、闽、越者皆浙中院子孙也。名卿才大夫将帅相臣,以勲德着见于史,名字不可疏举。公讳宗闵,字景贤,代州崞县人也。”[20]

杨宗闵是代州(今山西代县)人,不至于有党项之嫌吧!这里说“今散居麟、府、鴈门等郡,都皆关西院子孙也。”指明麟州杨氏乃是弘农杨氏四院中的关西院之后代,唐代到的麟州,这里不是把麟州杨氏的来历说的十分清楚了吗?它足以佐证杨畋妹之墓志所说是有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

证据之二:王安石之文说明杨氏系出虢略。

王安石(10211086)为杨畋作《新秦集序》,曰:“《新秦集》者,故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谏院虢略杨公之文”[21]

按:“虢畧杨氏”即弘农杨氏,因赵匡胤父名弘殷,宋人均需避讳,故改以虢畧称之。《宋朝事实》卷十八:“虢州,建隆元年改农县为常农县,至道三年改曰虢略。”[22]福建浦城人杨亿(9741020)系出弘农,被称为“虢略杨亿”[23],其文集称《虢略集》[24]。临海人杨蟠,系出弘农,也被称为虢略杨蟠[25]

如果说杨氏家属之说,有怀疑为本家攀附之嫌,在王安石身上完全可以排除了。王安石个性极强,从不吹拍,在皇帝跟前都是直言不讳的。还应该指出的是,他对族谱颇有研究,曾为许氏写过家谱[26],这是宋人最早作的家谱之一。他与杨畋交往甚密,诗歌赠答不少,有《次杨乐道韵六首》、《用乐道舎人韵书十日事呈乐道舍人圣从待制》、《详定幕次呈圣从乐道》、《奉酬杨乐道》、《次韵杨乐道述怀之作》、《和杨乐道见寄》等[27],他对杨畋非常了解,为其文集作序,绝非一般应酬之作,王的虢略说无疑为杨业汉人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现在可以下结论了: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考辨,证明杨业党项说不可信,杨业为汉人说是完全正确的。

20121017于西安。

作者:李裕民



[1]汤开建:《五代辽宋时期党项部落的分布》,《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1

[2] 《穆桂英人物原型出于党项考》,《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1

[3]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二

[4]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四九四:“周广顺二年三月……青白盐池在盐州北,唐朝元管四池,曰乌池、白池、瓦窑池、细项池,今出税置吏,准(当作唯)乌、白二池而已。”王溥《五代会要》卷二六作“青白盐池在盐州北,唐朝元营四池,曰乌池、白池、瓦窑池、纽顶池,今出税置吏,惟有青、白二池。”

[5]李华瑞《麟州杨氏族属考》,《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1

[6] 《文忠集》卷二九

[7] 《文忠集》卷三一

[8] 《临川文集》卷八九

[9] 《临川文集》卷九四

[10] 杨畋墓志》称“父琪,供备库副使, 赠左武卫将军。母慕容氏,追封安定郡太君。”

[11]《杨琪墓志》:“君以皇二年(1050)六月壬戌卒于淮南,年七十有一,皇佑三年十月甲申,畋以其丧合慕容氏之丧葬于河南洛阳杜泽原。”

[12]张峋《宋故寿阳县君杨夫人墓志铭》:“考曰,供备库副使、赠左武卫将军。妣曰李氏,延安郡太君。”

[13] 《华阳集》卷二二

[14] 《钱塘集》卷十二

[15] 《长编》卷一四九:庆历四年五月乙酉,“谏官余靖言:闻戎、泸二郡旧管覊縻四十余州,皆以土豪累世承袭为其刺史,今之听朝命者十不存一,昨者泸州蛮首得盖、戎州蛮首韦彦富皆乞郡印,仍乞署官以为宠荣。”

[16] 《宋史》卷二五:建炎三年五月已亥,“苗傅……走建阳县,土豪詹标执之以献。”《宋史》卷二六:绍兴元年八月庚寅,“蔡州鎭抚使范福弃城去,以土豪李佑代之。”

[17] 《千唐志斋藏志》下册第一二九六页。

[18]欧阳修《谏议大夫杨公墓志铭府君》:“杭州钱塘人。其谱曰汉太尉震之后,世出弘农。”(《文忠集》卷六一)晁补之《右通直郎杨君墓志铭》:“按杨氏系出弘农华阴。”(《鸡肋集》卷六八)

[19] 《宋史》卷四五六

[20] 刘一止《苕溪集》卷四八《宋故武功大夫贵州刺史永兴军路马歩军副都总管特赠右武大夫光州防御使累赠太师魏国公杨公(宗闵)墓碑》

[21]王安石《临川文集》卷八四

[22] 《元丰九域志》卷三:“雄,虢州虢郡军事,唐农郡。皇朝建隆元年改常农,至道二年改洪农,寻改虢郡,治虢畧县。”说法稍有不同。

[23]宋祁《张文懿公士逊旧德之碑》:“虢略杨亿在翰林,髙持风鍳,少所可,荐公才堪御史,因授监察御史。”(《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四)宋祁《石太傅墓志铭》:“虢略杨亿”(《景文集》卷五九)。

[24]郑樵《通志》卷七十:“《虢略集》七卷,杨亿撰。”

[25] 《杭州府碑碣目》:《于潜长乐寺记》,淮南两浙等路计置开封府界保甲赏物、开封府东明县主簿任广书。权管勾荆湖广西路提点铸坑冶事、兼专切雇般上供及铜铅锡、宣教郎、飞骑尉、虢略杨蟠篆额。(《六艺之一录》卷九五)杨蟠,《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26]王安石《许氏世谱》,撰于皇祐五年(1052),见《临川文集》卷七一。

[27] 《临川文集》卷二二

相关文章
2013-10-22 11:06:14
2013-10-22 16:29:08
2013-10-22 16:28:16
2013-11-07 09:55:52
2013-11-07 10:14:02
2013-11-07 15:01:29
2013-11-07 16:40:58
2013-10-22 16:25:56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