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古北口在北京密云县北面,是长城的一道关口。山坡上有一座庙,是为纪念宋朝名将杨业修建的,被称为杨无敌庙。
古北口在北京密云县北面,是长城的一道关口。山坡上有一座庙,是为纪念宋朝名将杨业修建的,被称为杨无敌庙。庙虽不大,却是远近闻名,由来已久。解放后还进行过一次修缮。邓拓同志在《燕山夜话》中也曾经介绍过。遗憾的是,十年动乱中它又遭到破坏。杨无敌庙不仅是北京地区的一处重要古迹,而且在宋、辽关系史上也是一处实物见证。
杨业本名杨继业,字重贵,原是北汉大将,后归于宋朝、赐名杨业。他“屡立战功,所向克捷”,所以人称“杨无敌”。
宋、辽的陈家谷之战,杨业是在兵力、地势与战机完全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主帅王侁、潘美彼此争功,拒不救援,致使杨业“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人,马重创不能进,为契丹所擒,不食三日死”。杨业作战确是英勇,死难也是壮烈的。根据《辽史·圣宗纪》与《宋史·太宗纪》的记载,杨业是在辽统和四年(宋雍煕三年,公元986年)殉难。之后不久,这座纪念杨业的庙便建立起来。
宋、辽对峙时期,宋都开封,辽都上京临潢(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境内),北京地区属辽国,今天的北京,当时叫南京,是辽国陪都之一。那时的古北口,不但是辽国两京间的交通要道,也是宋、辽交聘使者往返必经之路。1055年(宋至和二年,辽清宁元年)宋人刘敞,出使辽国就曾到过杨业庙,并留有诗句。(见本刊第一期)
古北口地势很高,两山环抱,关口下水向南流西转,形成一个小弯曲,今天还是这样。刘敞字原父,《宋史》卷319有传。他博学多才,长于博物考古,是著名文人。就诗文讲,他目睹流水西逝,寓意杨业的遇难,寄以敬仰哀悼之忱,寓情于景,一语双关,意境也还是不错的。就事实讲,它说明了“杨无敌庙”的存在,还给我们留下来一点地貌特征的纪录。成诗之时,上距杨业之死,才仅仅六十九年。
1079年(宋熙宁十年、辽大康三年)宋人苏颂奉命使辽,贺契丹主生辰,也到过古北口,有诗作记。(见本刊第一期)
苏颂字子容,也是宋朝著名文人,《宋史》有传。他看到杨无敌庙时,上距刘敞使辽时又是二十多年,但见杨业庙仍旧完好。
1089年(宋元祐四年、辽大安五年)宋人苏辙,作为宋国贺辽主生辰使又一次经过古北口,也瞻顾了杨无敌庙,他的《栾城集》卷十六有“古北口杨无敌庙”诗留记。(见本刊第一期)
苏辙字子由,《宋史》卷339有传,他是苏东坡的弟弟,弟兄二人,加上乃父苏洵,都以诗文著称,号称“三苏”。他到杨无敌庙悼念,又一次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惋惜他的不幸遭遇。苏辙到古北口,是在刘敞之后三十四年,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并没有剥蚀掉杨无敌庙的光辉,它还屹立在山坡上,享受着“异域尊”,受到各族人民的尊敬。
应该说明,杨业的死地雁门陈家谷,绝不是古北口,两地相距数百里。古北口当时属辽国,不属宋朝,而宋将杨业为抗辽而死,在辽国境内倒建立起杨业的祠庙来,岂不是怪事一桩?其实,怪事也不怪,理由很简单:当地人民敬仰他。包括汉人,契丹人,深深地仰慕他的英雄事迹,所以冒死也要建庙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