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佘太君,原名佘赛花,太君是封号。佘、折,晋西北人读音同,佘太君即历史上的折太君。据毕沅《关中金石记》说:“折太君,杨业妻,折德扆女。”
折太君的母家折氏,自唐历五代至两宋,世居府州(今陕西府谷)地区,成为当地的将门豪族。
佘太君,原名佘赛花,太君是封号。佘、折,晋西北人读音同,佘太君即历史上的折太君。据毕沅《关中金石记》说:“折太君,杨业妻,折德扆女。”
折太君的母家折氏,自唐历五代至两宋,世居府州(今陕西府谷)地区,成为当地的将门豪族。其高祖折宗本、曾祖折嗣伦、祖折从阮、父折德扆、弟折御勋和后世的折克行、折可适等,皆为名将。祖孙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控扼西北,中国赖之”(《旧五代史·折从阮传》),称作“折家军”。折赛花生长在这样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里,自幼受着父兄武略的熏陶,“性警敏”,“善骑射”,“尝佐业立战功”(光绪《保德州志》)
相传,折赛花少年时,便与一般的大家闺秀不同,不但 喜欢骑马射箭,舞剑抡刀,而且研习兵法,颇通将略,她把 卫国守土,保护百姓引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已具有巾帽英雄的气度。一年秋天,契丹派耶律敌烈率兵五万侵犯 府州。折赛花的父亲虽然是声威赫赫的老将,但在辽军大兵 压境,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思虑过度,身体欠佳。折赛花毅然向父亲提出代父把关,她一方面借辽军使者下战书相 威胁之际,将计就计,拖延交战时间;一方面急派人前往火 山王杨弘信那里求援。杨弘信是杨业的父亲,与折赛花的父亲折德扆是世交,“折家军”和“杨家将”是西北地区抗辽的两支雄兵。杨弘信接到求援信,亲自率领火山军前往府州。辽兵在折杨两军夹攻下,大败而逃,辽将耶律敌烈也被杨弘信枪挑马下身亡。这次战事大获全胜,折赛花受到父亲和杨家父子的赞扬。
拆赛花和杨业青梅竹马,从小在一块长大,共同的战事 经历和志向,为感情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约在后汉乾祐二年(949年),折赛花与杨业结为夫妻。戏剧《七星庙》即演说结亲之事。七星庙在今陕西府谷县城南,现仅存一个较高的平台,台前是宽阔的场地。至今府谷地区和山西河曲、保德地区的剧团,在排练《七星庙》一戏时,总要到七星庙旧址去实地排戏。
折杨两家结亲后,折赛花随夫杨业居住太原〈今太原市 南郊古城营〉北汉“杨府”。平时,她组织杨府内的女仆丫环习武训练,“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夫人(梁 红玉〉之亲援桴鼓然。”(康基田《晋乘搜略)所以,出现了像传说中的杨排风这样的女将。由于北汉政权处在与北周、北 宋、契丹复杂的矛盾之中,作为北汉重臣,杨业在军事上,先是与北周,后是与北宋发生战事,而与辽在军事上的冲突和战事,二十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宋雍熙三年(986年)杨业 被俘后,辽军耶律斜轸说他“与我国角胜三十多年”(包括杨 业归宋后的七年抗辽)。在这些年间,折赛花“尝佐业立战功”,可惜这方面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少记载。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杨业归宋,授右领军卫大将军,不久又受命出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杨业、折赛花又举家迁居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据说朝廷为表 彰杨家将的功劳,敕建“天波府”为杨家府宅。清周城《宋 东京考》卷十三说:“宜秋门(南门)内,即杨六郎宅址”,宅外还有花园湖泊。
杨业归宋后,七年抗辽,威震雁门。但因受奸臣潘美的 陷害,不幸于雍熙三年(986年)战败被俘,“绝食三日而死”。(《宋史·杨业传》)杨业殉国后,潘美、王侁等企图谎报军情,逃脱罪责。佘太君“上书陈业战殁之由”(乾隆《保德州志》),使潘美受到降三级、王侁和刘文裕受到削职为民的处罚。人民群众对这样的结果是不满意的,创造了“夜审潘洪”等故事,让潘美落得个畏罪投辽,被杨六郎银枪刺死的下场。
佘太君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史书记载很少,但民间对于 她的传说故事,却非常丰富。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杨门女将”中的核心人物。在传统戏剧《百岁挂帅》中,当她在舞台上慷慨激昂地唱到“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出征谁出征”的时候,无不为她那种忧国忘身、勇于任事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所感动!这种高贵的精神,也正是佘太君一生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在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中,对佘太君 作了全面的评价:“中心乐善,内助教忠,受龟寿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贵。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尔炽俾尔,昌焕乾坤之新渥。爱稽邦典,益进郡封。汝有子,若汉 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侯寿母松伯弥坚。被我宠光, 贰缓休祉,可特封郑国君太君夫人。” (卷八《封开国公杨延朗母和政郡夫人余氏郑国君太君夫人浩》)
佘太君墓在今山西保德县城南四十里折窝村(乾隆《保 德州志》)。陕西白鹿原鲸鱼沟南有佘家坡头村,村中佘姓皆佘太君母家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