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作品择目 >> 杨家将文化系列丛书 >> 《杨家将历史与传说》 >> 目录 >> 第十章 传说的意义 >> 三、孟良、焦赞与杨宗保 >> 阅读

三、孟良、焦赞与杨宗保

2013-11-27 09:13:43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011
内容提要:由于杨延昭终身转战于山西、河北,而且时间跨度长,因而有关杨延昭的传说与遗迹,在我国北方到处都有。

由于杨延昭终身转战于山西、河北,而且时间跨度长,因而有关杨延昭的传说与遗迹,在我国北方到处都有。除了“密云县东北,旧传宋杨延朗北征,尝挂甲于此”(《明一统志》卷1)的挂甲峪(屯)外,河北“杨山亦在(安肃)县西,与龙山相接,俗传杨延昭藏兵于此,以御契丹。”(《读史方舆纪要》卷12)“五谷城,在(雄)县东,又县西有杨关城。相传宋将杨延昭守关南时所筑。”(同上)“信安东三十里有狼藏城,又十里为忻城,宋将杨延朗屯兵拒契丹于此。”(同上卷11)这些传说和遗迹,与历史真实差距不大。因为杨延昭确实在这一带屯驻或作战过。

如果说河北的杨六郎遗址尚有历史的影子,那么,在山西的遗迹就真假混杂了。仅拿所谓六郎寨或六郎城来说,山西的雁门关附近,朔州的百草沟山上,平鲁的井坪城西南连山顶上,忻州的石岭关北,繁峙县东七里处,广灵县的林关峪,灵丘县西南,祁县的洛阳村等等,都有遗址。那么多六郎城,都说是杨延昭在那里驻兵或战斗过,就值得怀疑了。其中石岭关和祁县的六郎城,显而易见纯由传说而来,因为杨延昭不可能在那里居住或打仗。宋朝和辽国最末一次石岭关之战,是宋太宗打下太原前夕。那时,杨业还在太原城内为北汉守将,杨延昭更是年少无名,怎么可能在石岭关?祁县更是后方,杨延昭到那里去干什么呢?

在传说中,杨延昭手下有两员大将:孟良、焦赞。孟良像关公,焦赞似张飞。他俩不仅跟随杨六郎出生入死战辽国,而且为杨家效忠打抱不平。有人千方百计寻找史料,证明焦、孟历史上实有其人,却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仅仅凭几百年后的元代人说,他的远祖是焦赞,是无法证明焦赞是历史人物的。在杨延昭的传说中,确实说过杨延昭死后,宋朝经过选择,录用了杨延昭的“部曲”即家丁。如果孟良、焦赞真有其人,并且战功卓著,史书上当有记载。倘若正史不载,宋代名目繁多的笔记小说,绝不会放过。杨延昭的小校周正,正史上都有记录,为什么要漏掉比周正显赫得多的两员大将。可见,孟良盗骨中的焦、孟,其实是传说中的人物,艺术中的形象。

孟良、焦赞是传说中的艺术典型,因而其遗迹之类,显然也是传说。例如,河北“嘉山,(定)州四十里,绝顶有孟良寨,相传宋将孟良屯兵处。”(《读史方舆纪要》卷14)又如,“孟良城,(忻州)西北七十城,蒲阁寨东。又云内口东有教场,址存。”(《山西通志》卷60)“磨盘寨,南六十里,一名孟良寨”(同上卷59),在晋东南的高平县。“焦赞寨,在(原平)南冈口南十里,亦杨延昭部将”(同上卷60)。无论从何种角度考察,焦赞、孟良不可能到过山西原平尤其是高平县,并在那里屯驻。杨延昭跟随父亲在代州时,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有自己的部曲、部将。那时,他还是杨业的儿子兼部将。杨延昭到河北前线后,再也没有到山西驻防。焦、孟怎么能在山西驻防抗辽呢?

有趣的是,焦赞、孟良的传说和遗迹,不但山西、河北有,内蒙也有。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旗境内有一山,山石分为青红两色,传说是孟良、焦赞当年放火烧山烧红的。在北宋,内蒙绝对为辽国所有,宋朝的任何势力和军队,都没有到达这里。焦赞、孟良即便有通天本领,也用不着到那么荒凉的地方去。更有奇的,在长江三峡,至今还有古迹孟良梯。所谓孟良梯,其实是白盐山绝壁上一排参差的方孔,是人工凿出来攀登用的。然而这便成了孟良借此而爬山顶,取走了埋在山上的杨业的遗骨。这就不用解释了,读者一看就知道不可能是历史事实。

为什么在杨家将传说里,加进了焦赞、孟良这样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为了体现封建社会民众的忠义思想。在民众看来,杨家将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和人民,却落得个身首两处、妻离子散的悲壮结局。这样的结局,是应当改变的,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于是便有焦赞、孟良来替杨家将报仇雪恨,为杨家尽犬马之劳。传统理念中的忠,往往和义紧密关联。焦赞、孟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为杨家两肋插刀,恰恰反映了民间道德中的义。

这种情况,在包拯与杨家将的关系中,也反映了出来。如果说寇准与杨延昭尚有一线联系的话,那么,包拯即包公与杨家将便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包拯生于999年,卒于1062年。安徽合肥人,考中进士后,曾任监察御史、户部判官、转运使、三司使等多种职务,但都是文官而与杨家将无涉。包拯曾在扬州、开封府作地方官,也与杨家将无涉。然而,由于刚正不阿的包公,也有许多为民请命的传说,因而便在传说中与杨家将联系起来。

另一位与杨家将传说有密切关系的是八大王。八大王与寇准、包拯、简直是杨家将传说、戏曲、小说中的救世主。八大王其实是一个人,叫赵德芳,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宋太祖有四个儿子,赵德秀、赵德林未成年而早亡,唯有赵德芳和赵德昭成年。宋太祖弟继兄位后,对原来应继承皇位的侄子德昭屡加防范,赵德昭在宋太宗979年征幽州回京后,被逼自杀,年仅28岁。赵德芳是宋太祖的第四子,但在22岁病死。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权利上讲,赵德昭或赵德芳都不可能与杨家将有任何关系,更不要说营救杨业的子孙了。赵德昭和赵德芳先后死于979年和981年,那时,杨业归宋不久,用不着他们去营救。后来杨业殉国,倒要人为他伸辩,但赵氏俩兄弟早已死了,再后来的营救杨延昭兄弟等,那就纯粹是传说了。在传说中,老百姓总希望有权有势的人,甚至是法力无边的僧、道、妖、魔来为自己做主,去惩办坏蛋。

自从《烬余录》上记载杨延昭的儿子有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才是杨文广以来,有关杨宗保的传说也不少。近年,河南洛阳新安县五头乡潼沟村出土了一块石碑,叫停灵碑。碑文上有如下段文字:“北宋朝杨令公之丘陵也。有女孙杨宗保感祖之义,居庐于此,遂入道而为观矣。”这块石碑,不仅将杨业墓说成是洛阳,而且把杨宗保改成了杨业的孙女。孙女也罢,孙子也罢,实际上都是传说,杨宗保实无其人。

在杨家将传说中,呼延赞实有其人。呼延赞是山西太原人。他父亲曾在后周做武官。呼延赞从小就在宋太祖部下当兵,升任为骁勇军使。964年起,呼延赞跟随王全斌到四川消灭后蜀。王全斌也是太原人,是宋朝的开国元老。平蜀战争中,呼延赞冲锋在前,身中枪箭,却越挫越勇,立了大功,升为副指挥使。宋太宗打北汉太原时,呼延赞曾率先登城攻打多次,宋太宗表扬过他。982年,呼延赞到河北定州防辽,993年,呼延赞改任为河北保州刺史,与杨延昭同在河北宋辽前沿,澶渊之盟前,呼延赞进驻大名。那时,他已老之将至,不久便去世。呼延赞有四个儿子,其中呼延必显子继父业,当了武官。至于呼延赞与杨延昭的交往等具体历史,史书上缺乏记载。在戏曲、小说中,呼延赞父子似乎成了杨家将的救命恩人,看来也不是历史事实。

相关文章
2013-11-27 09:18:24
2013-11-27 09:14:24
2013-11-27 09:13:43
2013-11-27 09:12:23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