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杨家将文化》期刊 >> 《杨家将文化》2017年第四期 >> 座谈会发言 >> 出精品 创品牌 >> 阅读

出精品 创品牌

2018-01-22 09:38:35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85
内容提要: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副书记 项世荣
神木是陕北地区文化资源特别富集的宝地。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和悠久绵长的社会发展,给这里留下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现代工业文化和自然山水生态文化六大资源。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副书记 项世荣

神木是陕北地区文化资源特别富集的宝地。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和悠久绵长的社会发展,给这里留下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现代工业文化和自然山水生态文化六大资源。

在这六大资源中,历史文化尤其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4300年以前的原始文化(石峁为代表),2000年左右的秦汉文化(大保当汉墓群为代表),1000多年前的唐宋文化(麟州故城为代表),100多年以前的明清文化(高家堡为代表);近代以来的红色文化(贺家川为代表)到“文革”景观(高家堡为代表),几乎每一个时代,都能在神木找到典型的文化遗迹,找到相应的文化类型。

    但是,能在全国和世界级量上拿得出手的,目前看只有石峁文化和杨家将文化。

   石峁文化,虽然横空出世,石破天惊,从哪个角度都是响当当,硬棒棒。但由于发现晚,距离今天太久远,目前的考古与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虽然研究的空间巨大,却也更加艰难。单靠我们市内的人力物力尚有不足,主要得靠上级研究机构和专业研究部门。

    杨家将文化,不仅离我们相对较近,而且历史资料信息遗存相对较多。加上我市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正本清源,使“杨家将就是神木人”成为普遍共识,而且通过办刊物和出论文集,建设网络研究基地等措施,也使神木成为了事实上的世界杨家将文化研究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杨研会居功至伟!《杨家将文化》居功至伟,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创始发起人乔振民、杨国伟等和《杨家将文化》编辑部的诸位功不可没。在此,特表敬意!

   刚才,马安亮主编在汇报十年来《杨家将文化》办刊工作过程中也讲到,目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协会和刊物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协会领导力量有待加强;二是刊物稿源偏少,难以为继。

    对此,我提几点建议,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应高度重视我市内各文化协会的建设,不断充实加强协会领导力量;新时代,新常态下,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不仅是文化工作者的抓手,也应成为党委政府的抓手。只有抓好协会的领导建设,才能使其不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才能更广泛地动员各方力量,为神木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二、千方百计支持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为研究会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和活动平台,把研究会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文化工作的常规化范畴;下决心解决协会经费不足,人员断层等问题,才能使协会轻装上阵,发挥更大作用。

     三、整合文化协会,形成合力。

我市的黄土文化协会,杨家将文化研究会以及石峁文化研究会等,虽名称有别,研究范围不同,但核心人员几乎都相互穿插。市上应统筹考虑,整合力量,重点办好一两本刊物,出精品,出品牌。

    四、在围绕杨家将丰富而广博的文化内涵,继续办好期刊的基础上,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克服多少年来“只说不练”的畏难情绪,抓紧推进杨家城的保护与开发,以实体遗址的新局面,促进杨家将文化研究形成新格局。此外,要多方发力,以杂志刊物为阵地,以文学创作、舞台剧排演等为辅助,以杨家将影视传媒作品的大量推出为突破,全方位动作,多层次共进,全力促进神木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为神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
2018-01-22 10:02:47
2018-01-22 10:00:22
2018-01-22 09:57:21
2018-01-22 09:54:39
2018-01-22 09:51:40
2018-01-22 09:47:27
2018-01-22 09:42:33
2018-01-22 09:38:35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市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QQ:332994721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