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百家之言 >> 论杨衮与杨信的历史真实 >> 阅读

论杨衮与杨信的历史真实

2013-10-25 08:31:06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648
内容提要:杨家将杨业有关祖源问题的讨论是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论述的走势已成二大派见:一是,《宋史·杨业传》以为杨业父亲是麟州刺史杨信;二是,《代州杨氏族谱》以为杨业父亲是杨衮。

陕西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的《杨家将文化》期刊每期必给我寄来,我也每期细读。我深切感受到杨家将杨业有关祖源问题的讨论是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论述的走势已成二大派见:一是,《宋史·杨业传》以为杨业父亲是麟州刺史杨信;二是,《代州杨氏族谱》以为杨业父亲是杨衮。史书亦多持“杨业,太原人也。”的说法。笔者编撰《杨氏·命脉回溯》,从研究世传的角度切入,排列了五代时太原杨姓人的世系图,发现了麟州杨姓人世为豪门的来源陈迹;又从《南宋王飞龙志传》一书中,获得了有关杨衮归隐河西府麟州杨家峪的相关信息;又从《题世将杨族祠堂碑记》中可拟杨衮的父亲是杨彦询,《旧五代史》有杨彦询的传记,而彦询则称后汉宰相杨攽为从兄。统综资料,笔者提出有关杨业的父亲既可称是杨信而实际是杨衮的全新说法,并认为杨业出生在麟州属地及少时习武在彼是对的。这可以消除一些岐见,也由此可揭开些那段历史的弥障,让“真实”越走越近,让“故事”越来越多,可吹散不少离奇的传说。现就有关杨衮与杨信的历史真实,提出如下见解。

一、世为豪门的杨氏世系。

首先列明杨衮的世系图,这可从元天历己巳(1329)年赵鹤鸣《题世将杨族祠堂碑记》(注:现存代州鹿蹄涧杨家祠堂)文中检索到:“(彦询)叙之从兄杨攽以胥吏事北汉刘隐(注:应是后汉隐帝刘承祐),拜枢密,执国政,子衮恨郭威嗣,雪君父仇,佐刘崇击李筠,使辽振中华元气于石晋衰弱之余。衮生无敌。” 综合史书及谱籍资料,纂成杨氏世系图如下:

扶风房太原传麟州杨氏世系图(杨氏四十七世始)

--|敬述---|-----|-----|-----|廷侃、廷倚、廷伟

|      |      |      |-----|-宏信--|崇进

|      |      |      |      |(信)    |崇训---|光扆-|(传麟州)

|      |      |      |      |      |继业(养子)

|      |      |      |      |-宏荣-|-崇礼、崇义、崇孝(传麟州)

|      |      |-----|-彦询--|宏范---|杰安---|延永---|----|蒙传

|      |      |      |      |(衮)    |      |      |德政--|

|      |      |      |      |      |      |延锡(传广西宾阳)

|      |      |      |      |      |杰康(传陕西麟州)

|      |      |      |      |      |继业-|延昭-|宗保(杨家将)

|      |      |      |-彦温--|-宏艺--|-(传山西太原阳曲)

|      |      |      |      |      |-----|舜宾、舜臣

|      |       |      |      |-宏远(高阳关都监)

|      |      |      |-彦稠--|宏裕---|杨淑妃(周太祖妃)

|      |      |      |      |      |廷璋-|坦、埙(传河北真定)

    |      |-----|-----|光远---|-承勋

|      |      |      |      |-承信-|-|-|-|(传上海外冈)

|      |      |      |      |-承祚(尚后晋长安公主)

附一:新昌房青州传麟州杨氏世系图(杨氏四十七世始)

嗣复--|---|-----|安贞---|-----|-----|承奉-|---|宗闵(传麟州)

                      |      |      |-----|-承宪(传山东青州杨氏)

                  |      |      |

    图例中,为史书所记的名人有:杨弁,太原河东将(见《新唐书·武宗传》);杨炅(规),累赠少师(见《旧五代史·杨彦询传》);杨邠(攽),后汉宰相(见《旧五代史·杨攽传》);杨邻(麟),后晋官吏(见《旧五代史·杨光远传》);杨光远,后唐振武军节度使(见《旧五代史·杨光远传》);杨彦询,华州刺史,赠太子太师(见《旧五代史·杨彦询传》);杨宏信,麟州刺史(见《资治通鉴》、《宋史·杨重勋传》);杨宏范(衮),北汉将(见《旧五代史·杨衮传》);杨承信,后汉安远节度使(见《宋史·杨承信传》)。世系排列发现自杨彦询始已经使用了行第字号:“彦宏崇延宗、文邦广再政”,宏字辈,后一字名也极有讲究:“侃、倚、伟、信”;“荣、范、艺”,太原、麟州杨氏族群在五代时期就使用了行第字号,这在谱牒学上十分罕见,因为行第字号大多是在北宋历史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阳式谱、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谱以后才出现的。另附以新昌房杨信世系图,乃唐名宰相杨嗣复之后也,以免将杨宏信误为杨信记事,杨信自有《宋史·杨信传》,杨信曾孙杨宗闵(随为麟州杨氏辈分排号)为麟州刺史,是杨家进入麟州的另一拨人马,“和王(杨沂中)谱”有详记。《宋史》有三个杨信的记述,均录此以避乱绪。

二、史说杨衮人物事记

杨衮,谱名杨宏范(约895-954),称“霍山王”。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阳曲镇),一说磁州人(今河北磁县),徙河西府麟州(今属陕西神木)杨家峪,因家焉。六世祖飚,唐名宰相杨炎弟也。飚生春,名弘礼,官居太原阳曲。弘礼生敬述(一作景山),官羽林将军。敬述生弁,太原河东将。弁生炅(音gui),炅即规也,累赠少师。规生彦询,即衮之父也。彦询为后梁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手下“银枪节效军”统领;再事后晋高祖石敬瑭为齐州防御史、检校太保,旋改宣徽使(注:曾屡出使于契丹),加左上卫上将军兼职;契丹亦拜为威德军节度使;以华州(今陕西华县)节度使有政绩名闻,开运初(944)授金吾上将军卒于官,赠太子太师。桓桓烈祖,振迹太原,椒衍麟州,世为豪族。杨衮少时随父,后梁兵屯魏博(治所魏州,即今山东冠县),于“银枪节效军”中习武差遣,杨师厚图取辽西之地,以杨衮为霍山(注:霍山,是中国古代五岳五镇之一,在今山西霍州东南三十里)节度使(注:按年龄推,应是小校职),因功,进爵为霍山郡王,或称霍山王(注:野史讹霍为火,记为“火山大王”)。后扩地至石州(今山西离石县),克麟州,移家麟州杨家峪于窟野河畔布阵,自成一方势力。辽太宗十二年(937),后晋依附契丹,杨衮随父仕后晋随和,父卒,杨衮以武定军节度使、政事令兼职(另有记,杨衮为契丹武定节度使、政事令,编者以为杨衮后投契丹,契丹不可能封降将重职,只能是契丹中下级军官),时与后晋北平王刘知远结拜为兄弟。及刘知远称帝(947)为后汉,初始,杨衮联合三十六寨(注:当应该在今神木窟野河),自为王,打出“扶汉灭辽”的大旗。却因后汉军粮被劫事刘知远责杨衮,杨衮以为刘知远非明君,拒不受皇封,由是遁去。即附以镇州(今河北真定)满达勒(注:亦译麻答,沙陀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将,后投契丹,又名耶律拔里得),时年七月中,杨衮领兵一千五百人开赴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乡街),八月初,兵至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助知州事刘铎,抵抗郭从义、薛怀让攻取邢州,取胜后追至洺州(今河北永平)班师。又与刘知远将高怀德大战邺城(邺都,今河北大名县)外,因败,满达勒讥杨衮曰“汝可是刺我拿军饷?”杨衮因之引本部兵北投去(注:应该是回麟州“老家”),文见《后汉枭雄录》。后周广顺元年(951)杨衮恨郭威(周太祖)嗣,雪君父仇(注:不知郭威与杨彦询有何仇?且从碑记),佐刘崇击李筠,未获胜而还。时年刘崇建北汉,杨衮为京畿领军都督,召小子杨继邺随为太原保卫指挥使(注:杨继邺即杨业,《宋史·杨业传》记:“杨业弱冠事刘崇”,古时“弱冠”即二十虚岁)。周太祖郭威卒(954),北汉主刘崇向契丹借兵乘机以攻周,二月,契丹驱七万之众,由北院宣徽使政事令耶律敌禄统领,兵围晋州(今山西绛县南八里)。时降大雪,兵无过冬之物,契丹被迫退兵。刘崇急,谋士郑珙荐曰:“京畿领军都督杨衮,……是当世难得将才。”即加封杨衮为大将军,另以张元徽为先锋官。三月,师过潞州(今山西长治),不攻,军于高平(今山西高平市)之南。周世宗(柴荣)继位时即率军迎战。北汉主刘崇率领中军驻扎在巴公原,元徽军其东,杨衮军其西。周世宗领兵亦列三阵。杨衮打马向前望周军谓元徽曰:“量敌而后进。”谓刘崇曰:“劲敌也,未可轻进。”后汉主刘崇曰:“勿妄言,试观我战。”杨衮默然不悦。结果,刘崇出师大败,元徽违制循败战死。刘崇逃时,为后周将高怀德追及,杨衮当头拦吼:“贼子,休伤我主!”战四十余合,高怀德退。后周将樊爱能又率骑兵追到,挥刀直劈杨衮,杨衮直枪便挑樊爱能落马致死,后周将何徽又催马舞铜锤杀来,亦被杨衮刺死(注:另有记樊爱能、何徽是因为临阵脱逃,为后周世宗处死的)。后周将赵匡胤率兵来,劝杨衮降,杨衮与之战二十回合,赵匡胤自知不是对手,只得率兵退去。此役史称“高平之战”(见朱长孝著《五代十国·第四十章》)。四月,北汉的宪州、岚州、石州、辽州等州县相继降或被攻克,二十七日,忻州为监军李勍所控,以州城归后周。晋阳城(即指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古城营村)被围,时刘崇欲逃漠北(今蒙古国),杨衮以为不可,并许诺即去时任雁门关督军的儿子杨业那里去搬兵,刘崇又急派枢密直学士王得中与杨衮去契丹借兵。五月,王得中被北汉代州防御史郑处谦扣留,杨衮时在契丹营疑其有变,召与计事,欲图之,处谦得知,不往,杨衮使数十骑守其城门,处谦杀之,因闭门拒杨衮,杨衮因无功而返,契丹主又责其先前在高平之战中不力,杨衮不能答,随囚之狱(注:据《资治通鉴》记杨衮领的是契丹兵,刘崇败却保全军而退,北屯代州。现看来,杨衮是积极保护刘崇撤退的,代州是郑处谦据守,杨衮不可屯兵;再说,高平在太原南,代州在太原北,相距谣远,怎么可以一下子退屯千里之遥?似有误记)。六月,王得中被转至后周方拷问有关杨衮去契丹借兵一事,得中不屈而自缢死。时在太原城内的刘崇将丁贵领兵万余扰乱敌阵,又先后有:契丹主(耶律璟)自领兵袭忻州,杀周将史彦超;绛州单珪父子领兵三万兵南面离太原三十里下寨,困后周将赵匡胤;杨业率领二万兵离太原城西北三十里扎营已数月,见机突袭后周营盘。后周军本已包围太原二月未破,突遭三方兵击,乱作一团,兵败如山倒,后周兵败撤兵,北汉原有辖地,全部收复。太原保卫战胜利,北汉主刘崇迎杨业领兵进驻太原。杨衮被契丹囚后无名,疑似卒于狱难。生三子:杰安、杰康、继邺。(注:参考资料《旧五代史·杨师厚传》、《旧五代史·杨彦询传》、《旧五代史·杨衮传》、《南宋王飞龙志传》、《后汉枭雄录》、《火山王杨衮》、《代州杨氏族谱》、《辽史》、《资治通鉴》、《五代十国》)

按:有学者以为《辽史》有关耶律敌禄,名阳隐,就是杨衮,不能这样牵强。史称“高平之战”(应在此前)耶律敌禄是契丹主帅统率的兵是七万之众,“击周军,败之,仍降其众” 耶律敌禄是打了胜仗的(见《辽史·耶律敌禄传》)。“高平之战”中,杨衮领的兵却不足万人,“保全师,以周兵强,不敢救,即率全军而退”显然杨衮佐刘崇是打了败仗的(见《旧五代史·杨衮传》),可视杨衮与耶律敌禄不是同一人。“高平之战”以后,杨衮之名在史书中消失,从以后雍熙三年(986)杨业为流矢所中,被擒,契丹将耶律斜轸与之对话责曰:“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前推三十余年得知,高平之战的当年(954),杨衮卒于狱难。尽管我们无法知晓杨衮最后是如何死的,但应该是死得壮烈、死得其所。也由是可知,杨业与契丹是有杀父之仇的,并非仅仅只是为了保大宋天下。

三、杨氏河西府窟野河根据地

宋欧阳修作《供备库副使杨公墓志铭》赞曰:“杨氏初征自河西,弯弓驰马跃边陲。桓桓侍中国屏毗,太师防御杰然奇。”文中,可推知是“太师”所作的防御部署,“太师”何人也?就是杨衮之父杨彦询,《旧五代史·杨彦询传》记载得明明白白:“(杨彦询)开运初(944)授金吾上将军,卒于官,年七十四,赠太子太师。”据《旧五代史·杨师厚传》与《旧五代史·杨彦询传》可知,后梁将杨师厚于乾化二年(912)并魏博(治所魏州,即今山东冠县)其地,为天雄军节度使,拥精兵,至于贞明元年(915)杨师厚伤发而卒,杨彦询一直是杨师厚手下“银枪效节军”的统领。915年以后,杨彦询已基本上控制了杨师厚之后的天雄军兵力,为李克用所依重,以为引进副使,直至后唐庄宗时(923-925)。末帝李从珂即位(934),杨彦询为羽林将军。则从杨彦询掌握天雄军最高权力时的915年至于为后唐羽林将军时的934年,应该是“太师”作出对河西府战略部署并在麟州窟野河畔建立“根据地”的那期间。杨氏河西府麟州根据地的建立,无疑是杨彦询之子杨衮率兵完成的。现黄河分道窟野河两边方圆百里,还以“杨”名地者近半:杨家畔村、杨兴庄村、杨家沟、杨家沟村、后杨家沟村、杨家湾镇、杨家坪、杨家圪堵、杨家崖村、杨家川村、上杨家峁村、杨家川村、杨家庙、杨山、杨西寨、杨城村、杨家村、杨新庄、杨解岊、杨家塔村、杨家山、杨旺塔、杨家伙盘村、杨家壕、杨家峪(今失名)、青杨岭、上杨贵、硬地杨等。这在中国地域史上实为罕见,可见戏曲中的“三十六寨”一说还真的留下了地名记忆。俯看窟野河两边地形,似梅花图阵式,阵图由沟、湾、堵、壕、坪、崖、峁、岊组合,呈八卦状,内含堪舆奥秘,有奇门遁甲之妙。当年杨衮率领的众叔伯昆仲初征河西时,就整体战略地理位置言:“西屏榆阳,东拒河朔,南卫关中,北控河套。”即扼控于沙海与黄河之间,楔入在西夏、契丹之中。另史书或和野史上常见呼、折将士随杨家将出生入死,现窟野河两边有呼家寨,折家沟村,此可证明杨、呼、折三家的历史渊源。历史就这样以它的地名永续记忆,呼唤后人,以不忘那段历史的真实。

附:杨家峪地名考。

现今没有河西府麟州杨家峪这地方,据《南宋王飞龙志传》所指“杨衮归隐河西府麟州杨家峪”,搜寻这个神秘的地方对于解结杨家将杨业的出生及他少年时期成长的地方十分重要。古时,河东是个大行政区,当时辖有今晋中等黄河以东诸州,还辖有黄河西岸的府州,即麟州、丰州等地。编者以为《南宋王飞龙志传》指的“河西府麟州”,是对黄河西岸麟州的简称,即指今神木县的古麟州没有问题。麟州的杨家峪在那里?今古麟州杨家城,史说都持这地方是杨信的据地,杨衮作为主帅不大可能在“前线”,他应该在较为纵深的地带“建都”。在今沙峁镇东北南北走向的小山岭,四面环绝,唯南北有过城门,当地人称“杨家城”,并以为是整个窟野河的“首府”,这应该就是麟州“杨家峪(确切的用词应该是‘杨家屿’)”的地方。麟州杨家峪又与太原杨家峪(在今太原市东二公里)同名,或为杨衮携宗人至此,将原地名在新居之地再命名之,以不忘根本,此为习俗。

四、旁支右庶话杨信与杨衮

《宋史·杨业传》有关杨业的父亲是杨信记:“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为什么《代州杨氏宗谱》却记杨业的父亲是杨衮呢?这究竟怎么解释!编者以为都没有错。因为杨业是杨衮中年得子,至刘崇建北汉(951),杨衮为京畿领军都督时才召小子杨业随为太原保卫指挥使的,时杨信亦附北汉为麟州刺史,应该是杨信是年带杨业至太原交还堂弟杨衮的,这之前的十多年时间杨业由杨信带养及习武在麟州杨家城或杨家峪(注:当应该在杨家峪)。按谱牒学的习惯作法,世系图可按继养连线,所以说《宋史·杨业传》上记杨业父是杨信亦无错;而按谱牒学的严格作法,世系图应按血缘关系承接,故《代州杨氏族谱》上记杨业之父是杨衮亦是准确的。杨信与杨衮的生卒年几近,据陕西神木《前川杨氏宗谱》所记,杨信弟杨宏荣的生卒年是895年至999年,年105岁。杨信的出生年份应该比其弟杨宏荣早生二年,附北汉时卒(注:杨信没有投后周,后归顺后周是杨信次子杨重勋被迫所为),其生卒年应是893年至952年,年六十岁。杨衮的出生年份应比杨宏荣略早或同龄,被契丹囚,卒于狱难,其生卒年应该是895年至954年,年六十岁,难为有学者提出杨信就是杨衮。将整个窟野河杨氏“部落”分布图列出,不难看出,麟州在整个窟野河杨氏“部落”的边缘,时杨信守麟州前期,是整个防御体系的犄角,而杨衮据中心地带的杨家峪,初始头领或“寨主”当为杨衮,后杨衮因战事频频,常在外征战,杨信就成为了首领。杨衮是开疆拓土的战将,杨信是守土有责的守将。如果没有杨信固守的坚强堡垒,杨衮也就没有到处征战的潇洒。后杨衮亦每每提及“北去”,这应是指“归巢”到窟野河根据地。无疑杨信与杨衮的关系是兄弟手足之情,世系图表列杨信是杨衮前三世为同祖的堂兄弟,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争个谁是谁非。另,据《宋史·外戚·杨重进传》记,杨崇(重)进的生卒年是922年至986年,年六十五岁。据《宋史·杨重勋传》记,杨崇(重)训的生卒年是924年至975年,年五十二岁。可推知杨信的长子是杨重进,次子是杨重勋,养子是杨继邺(杨业)。有关杨信为麟州刺史的其他事记,此不详述。

编后语:将杨衮与杨信说成是杨业父亲或继父,形成本文主基调,是否是在调和史书说和家谱说,二边讨好?答曰:能够从有关书说中获取相关信息,将其组合成能经得起推敲的人物事记,当然以尊重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性为前题,不能主观臆造,倘能还愿历史,达成各方都以为有理,这当然更好。从理论上说,转换思维,这对还原整个窟野河杨氏“部落”的史迹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金戈铁骑、弯弓驰马,——那里是一块曾经是杨氏家族书之辉煌,值得骄傲的“独立王国”。

                                                                         作者:杨年建

 

相关文章
2013-12-12 08:53:51
2013-11-11 09:03:32
2013-11-08 08:41:30
2013-11-08 08:39:27
2013-11-07 10:22:53
2013-11-07 08:54:20
2013-11-05 14:59:46
2013-11-05 11:09:23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