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杨文广(?--1074年)字仲容,《宋史·杨业传》说:延朗“子文广”。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中为:杨延朗子宗保,杨宗保子文广。
杨文广(?--1074年)字仲容,《宋史·杨业传》说:延朗“子文广”。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中为:杨延朗子宗保,杨宗保子文广。
杨文广少年时期,以杨家世代功勋入三班院担任低级的武职。庆历三年(1043年)随军入陕西升为殿直,留在韩琦军中。第二年六月,参知政事范仲淹任陕西、河东宣抚使,见到杨文广,非常赏识,又知他是前朝名将之后,就招杨文广作了他的部下。范仲淹出使陕西、河东两路宣抚使,任务是处置防御西夏的战事。杨文广在其麾下,开始走上了“南征北战”的前线。
西夏是中国古代西部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初为唐藩镇,后事北宋,实力渐渐强盛起来,于宝元元年(1038年),脱离宋朝,迁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市),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南境和宋朝丰、府、麟、环诸州相接,由于西夏王不断派兵侵扰,成了宋朝的一大边祸。杨文广先是在韩琦部,后是在范仲淹部从事防御西夏的战事,历任十年,多次建立战功,升供备库副使。
皇祐元年(1049年)邕州(今广西南宁市)以南侬智高起兵反宋,攻入邕州,建国号大南,并进兵围攻广州。九月,宋仁宗命枢密副使狄青宣抚荆湖路,提举广南经制贼盗事,督诸路军攻打侬智高。朝廷以杨文广有统帅才,且熟知广西形势,即超升四级,以供备库使出任广西钤辖,兼判宜(今广西宜山县)、邕二州。宋仁宗下诏说:“今以尔总一道之行,戍于邕管,升尔于诸使之上,以重其行。”(《宋文鉴》卷三十九)杨文广屯守广西历十余年,以功累迁左藏库正使、带御器械。
治平年间(1064-1067年),宋英宗因杨文广是名将之后,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担任了保卫京城和皇帝的将领。任职不到三年,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是一个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即位之初,接受王安石的意见,让王全权筹划变法事宜。同时,委任大将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统筹对西夏的战事,兼领永兴军路,治今西安。这时,杨文广以兴州防御使出任秦凤路副总管,治秦州(今甘肃天水)。秦凤路辖区南起岷山、秦岭,东逾六盘山,其西境与北境因西夏的进逼,缩至定西、秦州一线。在这一线以外的居民多是羌族部落,其中附宋的称为“熟户”,不附宋的叫做“生户”。秦州西北一百八十里的筚篥(今甘肃甘谷县)地区原住的“熟户”,被西夏劫掠西迁后,地空数百里。秦州知州马仲浦提出在这里筑城屯兵,既可保护移民耕种,又可警备西夏。韩琦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便上奏朝廷。宋神宗同意后,把率兵兴工修建筚篥的重任交给了杨文广。这时,西夏建置保泰军于定西,正谋南下秦川。杨文广感到军情紧急,以筚篥城堡有泉喷珠,鼓诱士兵一昼夜急行军一百八十里,到达筚篥,立即进行部署。第二天早晨,西夏兵马就出现在筚篥城堡下,他们看到宋军严阵以待,不战而退。杨文广开城追击,杀伤数千人。有人问杨文广:“你怎么知道敌人要来?”文广说:“这里是双方必争之地,我们需要先发制人。”大家都以为杨文广用兵如神。接着杨文广一面加固城防工事,一面自鸡川砦(今甘肃天水市)沿线筑堡,自此,沿线以南数百里皆成“内地”。宋神宗闻报大喜,遂下诏褒谕杨文广,赐袭衣、带、马,并改筚篥堡为“甘谷堡”,这就是后来的甘谷县城。
由于杨文广对西夏战事的节节胜利,宋朝对西夏的防御力量大为增强。为四年后,陕甘经略使王韶等率兵向西夏展开大规模的攻势,收复失地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宋朝与西夏发生战事的时候,辽道宗耶律宏基乘机挟制朝廷,要求割让北境土地,从而使宋军出现了西、北两线防御作战的局面。杨文广在筚篥挫败西夏兵后不久,便被调往北线,升任步兵都虞侯,兼领定州(今河北定县)路副总管。
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北辽借口宋军越界筑城,侵入辽地,派使臣来东京(今河南开封)要求议定边界。九月,双方代表在代州(今山西代县)开会协议。在争议期间,宋廷内部分作三派,唯韩琦、沈括等主张与辽兵决战。杨文广赞成韩琦等人主张,反对姑息、让步,提出必要时可以一战,乘机收复幽、燕失地,并表示愿意担负作战的任务。为此,杨文广积极整备定州兵马,特地绘制了进兵作战的地图,制定收复幽、燕的计划。但未及回报,不幸于十一月丁酉(初三)病故于军中。第二年闰四月,宋廷追赠杨文广为同州观察使。
杨文广一生的征战生涯计三十余年,他西御西夏,南征广西,北拒契丹,体现了杨家将世代忠诚爱国的精神和定边安民的功绩。近千年来,杨文广的名字,一直铭记在今西南、西北、和北部地区人们的心中,他英勇作战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世代传诵。
太原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杨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