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史海钩成 >> 契丹王朝 >> 阅读

契丹王朝

2013-10-28 09:29:42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325
内容提要:听评书《杨家将》长大的一代人,对大辽国的耶律阿保机、萧太后都是耳熟能详。这个横扫中原的“野性”民族,实实在在地留下了许多不亚于唐宋文明的遗迹。

听评书《杨家将》长大的一代人,对大辽国的耶律阿保机、萧太后都是耳熟能详。这个横扫中原的“野性”民族,实实在在地留下了许多不亚于唐宋文明的遗迹。闻名于世的山西应县木塔,孤傲挺立于中原文明的腹地;北京西二环路边上的辽天宁寺塔,在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建筑中风骨依旧;京城郊野的辽代寺院佛塔,在沉寂的山野中任由岁月砥砺。契丹,这个曾统治中国北方200余年的草原民族和它所建立的曾与北宋、西夏鼎足而立的大辽王朝,如今安在?

契丹的兴起

在历史长河中,契丹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来无影去无踪。其实如果追溯起来,契丹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契丹与战国时期的东胡族、汉代的匈奴族、隋唐时的突厥族血脉相连,是魏晋南北朝时鲜卑族的支系。鲜卑后来被慕容燕所破,分为宇文氏、库莫奚和契丹三支。文献上关于契丹族的确切记载始于北魏时期。契丹败于拓跋魏后,避居西拉木伦河(辽河上游潢水)以南、老哈河(土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迁徙随时,车帐为家”的游牧和渔猎生活,并已开始对外掳掠。唐开成五年(840),回鹘国灭亡,唐朝也已处于衰落时期,契丹由此得到发展的有利时机。契丹人不断向外扩张,并从邻近的奚族和北方的乌古、室韦等族以及汉人地区掳掠居民。

据说耶律阿保机的母亲曾因梦见太阳坠怀而有身孕,后生下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降生时室内神光闪烁,身有异香,三月能言,人皆异之。但由于当时契丹上层争夺权力甚烈,耶的祖母担心其受害,因此将之隐匿起来。耶律阿保机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幼年时代,但苦难同时造就了他坚强刚毅的性格。902年,耶律阿保机攻掠唐朝的河东代北九郡,俘掠95000余人。907年,耶律阿保机当选为联盟首领。他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并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于916年正式称帝,国号“大契丹”。

契丹建国后,加紧营建国都。在距今赤峰巴林左旗旗府所在地林东镇南约l千米处,有一个著名的古城遗址,这就是契丹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京。辽上京的营建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中是一件空前的大事。中国北方草原曾是古代游牧民族长期活动的广阔历史舞台,但从东胡、山戎、匈奴至乌丸、鲜卑等,都没有建立过都城。因此,辽上京的营建开创了游牧民族在草原建立都城的先河。918年,阿保机建立京城,初名皇都,后改为上京,府名临潢。此后,辽上京作为契丹国首都历时200余年。契丹人在营建国都的同时,还积极向外扩张。938年,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辽圣宗文武韬略,对宋战争屡屡得胜,并于1104年与宋订立澶渊之盟,同时与西夏结好,由此形成辽、宋、西夏三足鼎立的割据局面。

一国两制

契丹王朝国土广大,其极盛时期的版图北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薛灵哥河(今色楞格河)流域,东临黄海,南至河北中部、山西北部,西近阿尔泰山,幅员万里。汉人与渤海人生活在契丹国南部地区,以农业为主;契丹人及其他北方民族生活在北部地区,以畜牧业为生。为了适应南北地区两种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辽太宗制定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一国两制”的统治办法,并在辽朝的中央统治机构中,分别设置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套系统。契丹有崇拜太阳的习俗,以左为尚。皇帝的宫帐坐西朝东,设在皇帝左面的办事衙署(牙帐)遂称“北面官”,其官吏一律是契丹贵族,掌管契丹的一切军政大权。而设在皇帝宫帐右面的办事衙署为“南面官”,这是为了统治汉人而依照唐朝官制设立的。其官吏主要是汉人,但也杂以契丹贵族。凡是作南面官的契丹人也被称为汉官,需穿汉服。

与南、北面官相适应,辽上京城也由南北两城组成。南城为皇城,北城为汉城,两城中隔一墙。现在皇、汉两城之间,因沙里河常年的冲刷,已被分割成两个部分。19774月,在敖汉旗白塔子辽大康七年墓中出土了全套围棋器具。其围棋盘作矮方木桌形,盘面涂有白漆,纵横各13行,黑棋子79枚,白棋子76枚,均放置在棋盘纵横交叉线上,作弈棋状,可见墓主生前是极其迷恋围棋活动的。围棋本是在汉族士大夫阶层中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而围棋器具不止一次在辽墓中被发现,说明契丹贵族阶层已深受汉族文人雅士生活的影响。可以说“一国两制”也促成了两种文化的自然融合。

一国两号

契丹王朝的国号制度也有别于中原王朝。关于辽朝国号,长期以来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辽时一切公私图书文集不准传至境外,辽亡时又多遭散佚,到了金、元之交,人们对辽代之事已极生疏。后世对元人所修的《辽史》指责颇多,认为它是二十四史中内容最简陋、错误最多的一部。如关于辽朝的国号,《辽史》中仅记载太宗大同元年(947)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然而根据宋代文献,辽朝曾经先后几次更改国号。由于国号变动是一个王朝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难怪清代学者在这一点上屡屡指责《辽史》的疏漏。

对于辽朝国号的演变,《现代汉语词典》附录的《中国历代纪元表》称: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一说947)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但有专家提出了不同看法,即辽太祖所建立的国号是“大契丹”而非“契丹”,因为在目前人们所见到的包括辽朝各个时期在内的所有汉文石刻材料中,尚未发现一例以“契丹”作为国号的。契丹人在会同元年(938)更改国号为“大辽”,显然与燕云十六州的入辽有关。“契丹”一词原意为镔铁,以此作为民族称号,意表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关于“大辽”国号,还有一个更大的谜需要破解,这便是“大辽”与“大契丹”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们历来认为“大辽”与“大契丹”这两个国号是一种替代关系。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时,辽朝的统治区域还局限于塞北,是一个以契丹人为主的游牧国家,故号其国为“大契丹”。938年,石晋将燕云十六州正式割让给辽朝,于是辽太宗便在燕云汉地创立一个新的国号------“大辽”;947年,辽灭石晋,太宗在泞京宣布将晋国改称“大辽”,亦即把“大辽”这个汉地的国号扩展到中原。但太宗北归后,中原旋即易主,此后,“大辽”国号仍只用于燕云汉地。与此同时,在长城以北的契丹本土仍继续使用“大契丹”为国号。这是人们根据汉文石刻记载推出的结论。那么契丹文是如何表述的呢?在迄今出土的所有契丹小字石刻材料中,尚未发现用“大辽”或“辽国”来指称辽朝的例子。所以契丹人有可能始终自称其国家为“哈喇契丹”,即“大契丹”。在契丹文字里,“哈喇契丹”应是前后一贯未曾改变的国号,而“大辽”则只是在一定时期或一定范围内作为汉文国号来使用的。汉文国号和契丹文国号的歧异,正是辽朝二元体制的一种表现。

200余年的契丹王朝留给后世的不仅仅是诸多的惊叹与谜题。即使在辽衰亡以后,他们创造的文明仍保持着强有力的辐射作用。千年前的神秘契丹,其精神与风骨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被后来者脉脉相传。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

   

 

相关文章
2013-10-23 14:37:51
2013-10-25 09:15:07
2013-10-28 09:29:42
2013-11-05 09:26:19
2013-11-05 09:31:06
2013-10-24 14:30:28
2013-10-24 14:19:40
2017-03-22 09:28:49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