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作品择目 >> 杨家将文化系列丛书 >> 《杨家将历史与传说》 >> 目录 >> 第二章 乱世出英雄 >> 四、在历史事实面前 >> 阅读

四、在历史事实面前

2013-11-26 15:01:54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49
内容提要:我们说杨弘信、杨业父子是麟州人,其籍贯应为陕西神木,而不是山西太原或河曲,是以充分的历史记载为根据的。

我们说杨弘信、杨业父子是麟州人,其籍贯应为陕西神木,而不是山西太原或河曲,是以充分的历史记载为根据的。

最早纪录杨家将历史的,是宋初人杨亿。杨亿生于公元974年,杨业牺牲时,杨亿已有十多岁。杨亿虽然不可能认识和了解在世时的杨业,但由于他是当时著名的文史学家,并且当过史馆修撰、知制诰等官职,所以可以接触到有关杨家将事迹的档案材料。因此,杨亿所说的杨家将历史、包括杨业的籍贯,应当说是可靠而可信的。杨亿肯定了“杨业,麟州人”,后来“仕太原刘氏,至建雄军节度,频立战功,国人号为无敌”。(《宋朝事实类苑》卷55《杨文公谈苑》)。

比杨亿稍后的文史大家欧阳修,同样肯定杨信和杨业都是麟州人。他在为杨信的曾孙杨琪写的墓志铭中,说杨琪是“麟州新秦人也。新秦近胡,以战射为俗,而杨氏世以武力雄其一方。其曾祖讳弘信,为州刺史,祖讳重勋”。又说:“君之伯祖继业(杨业),太宗时为云州观察使,与契丹战殁,赠太师、中书令。”(《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这里同样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杨信父子都是麟州人。宋代为人作墓志,多由死者家属提供事实素材,再由墓志作者依据所供事实,加上作者本人的了解,综合加工而成。墓志难免有掩盖死者缺点,溢美死者的弊病,但对死者的籍贯、父母、子孙,以及生平等,不可能搞错。何况欧阳修撰写此墓志铭时,杨业的孙子杨文广还在世。

与欧阳修几乎同时代的另一个文史大家曾巩,也曾肯定“杨邺,或曰继邺,麟州人”,“弱冠,事太原刘崇。”(《隆平集》卷17

司马光除了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杨信是麟州土豪外,还曾在《涑水记闻》卷13中说过:“直史馆杨畋,继业之族人也,尝为湖南提点刑狱,讨叛蛮。与士卒同甘苦,士卒爱之,时居父丧”。“畋,儒者,迂阔无威,诸将不服,寻罢之。”杨畋是杨弘信的第五代子孙,杨业弟重勋的玄孙,杨琪子。杨畋与司马光同朝为官,不但相互认识,而且情深谊长。司马光记载杨畋是杨业的族人,当然不会有假。杨畋是哪里人?比司马光稍小,也与杨畋认识的又一个文史大家苏辙即苏东坡之弟,在杨畋死后,曾写过一篇《杨乐道龙图哀辞》,杨乐道即杨畋。苏辙在悼文中说杨畋“公本河东人,家世将家,有功于国。”(《栾城集》卷18),这里所说的家世将家,即杨畋的祖辈,包括杨业父子等在内,都是有功劳于宋朝的武将功臣。苏辙所说的河东人,并不是山西人,恰恰是河东路麟州人。宋代简称河东路为河东,是习惯。好像如今说晋代表山西省一样。不能一见到河东二字,就是山西地区。宋代的范圭,写过《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其中的河东指的也是河东路,而不是黄河以东之河东。折公是当时属于河东路的府州人。宋代与现在一样,通常不将路字说出来。现在人们说他是山西人,就应理解为山西省人,同样习贯省略一个省字。即使在通常的文字书籍中,也习惯省略“省”了,很少有人咬文嚼字,说他是山西省人,陕西省人,北京市人。

不难作出结论,杨业父子根本不是什么太原人或河曲人,而是地道的麟州即陕西神木人。

在史学研究中,例如在杨家将研究中,存在一种偏向,有的研究者不是从历史事实出发,而是从历史传说出发,去推断杨家将的历史。就杨业的籍贯问题而言,杨家将生活的时代,就有那么多著名人物,肯定了杨业父子是麟州人。从前面引述可知,北宋时的同时代人都说杨业是麟州人,说杨业是山西太原等的是北宋以后的人,当时代人记述肯定要比后世可靠。而一些研究者视而不信,非要从后来的杨家将传说中,寻找根据,作出结论。这种本末倒置的研究方法,实在不足取。如果根据传说来研究和论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那么,不但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可以付之一炬,而且中国历史必将搞成一笔糊涂帐。这里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朔方道志》上明文记载,“杨将军庙,在今镇戎县东北四十里青龙山。有断碑称:宋时杨将军与契丹战死处,其子都尉杨延玉陪祀。”镇戎县在何方?在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一带。无论从何种理由讲,杨业父子根本没有到过宁夏固原,更不用说与契丹战死在那里。然而,地方志上却记载得那么可信,既有石碑可以作证,又有杨业庙可以为据。如果按照某些杨家将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杨业岂非战死固原?幸而某些研究者没有看过《朔方道志》,才不至在杨业牺牲之处上又作文章。近年来编写的一些杨氏族谱,互相转抄,不加考证,人云亦云,将祖孙搞混,甚至将小说戏剧人物也作为实有人物,如山西的一家族谱,竟将杨宗保列成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之父。

相关文章
2013-11-26 15:20:13
2013-11-26 15:05:09
2013-11-26 15:03:04
2013-11-26 15:01:54
2013-11-26 15:00:39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