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作品择目 >> 杨家将文化系列丛书 >> 《杨家将历史与传说》 >> 目录 >> 第五章 在抗辽前线 >> 四、锋芒初试 >> 阅读

四、锋芒初试

2013-11-26 17:00:29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62
内容提要:宋太宗北伐,一直打到辽国的南京,使辽国再也不相信双方还能和平共处。尤其是辽国的武将们,本来就不愿意长住荒漠之地,总想南下劫掠。

宋太宗北伐,一直打到辽国的南京,使辽国再也不相信双方还能和平共处。尤其是辽国的武将们,本来就不愿意长住荒漠之地,总想南下劫掠。如今宋太宗破坏了和约,正好给辽国以口实。因此,宋辽双方局势变得紧张,都在加强战备。就在杨业到达代州之前几天,辽国在代州北的雁门、西陉、防国、南川等地,首先修筑边防要寨。在宋朝的边防门口筑攻守方便的兵寨,对宋是个威协,因而当地宋军奉命追击辽军,破坏其边寨。接着,山西边防地区宋辽双方多次发生军事冲突。不过这些冲突,规模都不大。

太平兴国五年三月,辽国在河北方面暂时按兵不动,将军事进攻的重点,放在山西方面。辽军由北面直取雁门。恰好潘美到代州视察,得知辽军已到达宋国境之内,便与杨业商定,由杨业领数百名精锐骑兵,从西陉抄小路到雁门北口,潘美则领兵由南向北,前后夹击辽军。杨业领兵前往,数百骑从敌后向南冲杀。杨字旗在山谷中迎风飘扬,杨家军在山谷中跃马横刀,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他们在为保卫国家民族,保卫人民生命财产而战。他们以一当十,勇猛杀敌。杨业身先士卒,挥舞长枪,冲向敌人。辽军在山谷里前进,料想不到自己的背后,竟然出现如此神速的宋军,前有潘美的拦击,后有杨业的追杀。上万辽兵被打得昏头转向,进退无路。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被杀死,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被活捉。

这一仗,是杨业与辽军的首次大战,打得有智有勇,十分漂亮。杨业初试锋芒,即威震敌胆,契丹军呼杨业为“杨无敌”。山西军民对杨业敬重有加。宋太宗为表彰潘美、杨业,让他俩升级,杨业由郑州防御使升为云州观察使。云州即山西大同。当时,大同早已由石敬瑭割让于辽,成为辽国的西京。杨业当然不可能到云州去。其实,杨业也用不着去云州,因为防御使和观察使,都不是实际军事职务,而是相当于如今的少将、中将这样的军衔。由防御使升为观察使,相当于少将升成中将,仅仅是表示军阶和待遇的提高,而不是权力或职务的升级。宋军的军政官制很复杂。有人弄不清楚防御使是虚衔,还在那里考证杨业担任郑州防御使时,能管辖几个县,那就要闹笑话。防御使不是实际职务,观察使也是如此。杨业从北汉归宋后一年多,就升为防御使,(正式升杨业为防御使,是这年十二月)曾引起了原北宋边防将领们的妒忌和反对,有些人还写信给宋太宗,告杨业的状。宋太宗看后,把这些信密封好,派人亲手交给杨业。宋太宗的用意,是想表示对杨业的信任,让杨业更忠诚于皇上。杨业也清楚皇上的用心,对宋朝和赵光义更加忠心。

或许是杨业雁门大捷鼓舞了宋太宗,或许是宋太宗为挽回高梁河之败的面子,重塑自已的形象,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在这年的十一月,从开封起程,渡过黄河,经澶州到达大名,企图再次与辽国决战,进军幽州。由于有人反对,加上宋太宗自已也认为难操胜券,因而装装样子后,乘机下台阶,命令河北方面加强战备,自己则高唱“一箭未施戎马遁,六军空恨阵云高”(《石林燕语》卷7),从大名返回首都。在京城,还有许多人主张北伐辽国,攻取幽州。只有张齐贤等人表示不同意。张齐贤在北汉消灭之初,就到过忻州任知州。他认为,只要“守要害,增壁垒,左控右扼,疆事甚严,恩信已行,民心已定”,那么即使辽国从“雁门、阳武谷来争小利”(《长编》卷21),也是可以抵挡并战胜的。杨业的实践证明,这是张齐贤了解山西情况、符合山西实际的建议。

实际上,潘美、杨业确实在山西宋辽边境地区“守要害,增壁垒”。不但曾在代州等地建立堡寨,而且深入到了辽控制区,夺取要害。据《后山谈丛》记载:“代北界天池,止荒远巡候不至。潘美节度河东,新庙舍,作脊记,岁遣府倅祀之。”后来,辽国也想到天池去祭庙,并改变地界。但由于以属南朝()地,未敢擅修(《全辽文》卷4)百年之后,辽国“来争地界”,企图多占宋朝国土。由于有碑文记载,辽国才没有得逞。天池在宁武县西南的管涔山上。还有,“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溪谷险绝,敌之所保,多由此入侵。潘美潜师袭之,敌弃城遁,军使安庆以其族来降,因积粟屯兵守之。自是敌不敢侵轶,边民以安”。(《长编》卷22)这事发生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初。固军即宁化堡,在今宁武县南。总之,潘美曾深入到辽境,抢占要地,以巩固边防,更便于抗击辽军。就在这一年,宋太宗曾两次准备大举北伐辽国,并且约请渤海国共同攻辽。只是由于渤海害怕辽国太强,宋朝打不胜辽国,渤海反而要激怒于辽,自身受害,所以对宋太宗的约请未曾响应。宋太宗还是觉得单独攻辽把握不大,才未曾兴师动众。这里需要说明,上述天池记碑、攻占固军两事,史书上只记为潘美的行动,而未记杨业。这是由于潘美是山西方面边防总管、正职,杨业是副职,史书从简要出发,只记正职之名,以代表全体。所以,上述行动并不能说杨业没有参与,甚或是潘美叫杨业带领部队去行动。尤其是在杨业管辖的代州地区内发生的事,潘美不可能越过杨业而自已单独行动。

太平兴国七年(982)五月,辽国又一次较大规模地南下。契丹三万骑兵分三路,一路进攻高阳(河北高阳县东),一路进攻府州(陕西府谷),另一路进攻山西雁门。进攻山西的辽军,“潘美击破之,斩首三千级,逐北至其境,破垒三十六,俘老幼万余口,获牛马五万计。”(《长编》卷23)。这是又一次在代州击败了辽军的进攻,并且再一次大获全胜。这次胜利,不但斩杀辽军三千多,而且将山西辽国境内的三十六个边防堡垒全部破坏。至于将辽境内的人民迁回宋境,以及夺回其牛马,是宋辽双方战争中经常有的事。尤其是契丹,南下之后,总要抢掠带回财物、牛马,以及普通老百姓。据推测,这里所记的人口及牛马数字,是潘美上报时,夸大了的。夸大战果以图提级赏赐,也是宋、辽两国军队中的家常便饭,这种报喜不报优的状况,可以说成了中国的历史传统。正由于是潘美上报的这次战役,所以史书上又没有记录杨业。笔者可以肯定,这第二次雁门之战,杨业不仅参加了,而且是打败辽军的主力。因为雁门关一带正好在杨业的防区,而且是重点防御区,杨业怎能袖手旁观。更何况潘美常驻三交,他很难及时赶到代州,去对付辽国的突然袭击。

就在这一年的九月,辽国景宗皇帝耶律贤到云州打猎游玩,在祥古山突然生病,急忙回程,到焦山(山西大同北,内蒙丰镇县境南)时死去。其子隆绪即位,才十二岁。十二岁的皇帝当然不懂事,便由母亲萧氏承天太后垂帘听政,权力便转移到萧太后及大臣韩德让手中。此后数年,宋辽双方相对平静,都在积极备战。宋太宗虽然念念不忘北伐以收复燕云,但在没有充分准备好之前,也不敢轻举忘动。杨业在代州,加紧训练士卒以提高战斗力。

说到辽宋对峙,应该介绍一下萧太后,因为他是这一时代辽国的主要决策人物。萧太后名萧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很有才干,景宗执政时,她就参与军国要事决策。圣宗即位时年仅12岁,萧太后成为皇太后,奉遗诏摄政,“临朝称制二十七年”。圣宗即位时,辽朝正处于“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之际,萧太后大胆整顿吏治,重用人才,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政局渐趋稳定。宋辽的高梁河之战,雍熙之役她都是决策指挥者,而“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分明,将士用命”。宋辽的“澶渊之盟”,就是也亲自参与订立的。有史家评,她是“一位古代少有的女政治家、女军事家”。

相关文章
2013-11-26 17:03:40
2013-11-26 17:02:56
2013-11-26 17:02:06
2013-11-26 17:00:29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