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作品择目 >> 杨家将文化系列丛书 >> 《陕北历史文化与杨家将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目录 >> 陕北剪纸论述 >> 阅读

陕北剪纸论述

2014-06-17 17:09:49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115
内容提要:陕北剪纸,历史悠久,演原始之图腾;流布广泛,载生命之厚重。古朴传神,根植于本源沃土;浑厚隽永,数千年薪火传承。

 

靖边县剪纸协会 李凤英

 

陕北剪纸,历史悠久,演原始之图腾;流布广泛,载生命之厚重。古朴传神,根植于本源沃土;浑厚隽永,数千年薪火传承。特色鲜明,承汉唐之高风;多姿多彩,彰华夏之文明。受传统文化之熏陶,称之人类历史活化石;积历史文化之滋养,谓其中华文明之表征。融江南剪纸工巧、细致、写实、秀美之特点,具塞北剪纸粗犷大气写意豪放之神韵。位居国内五大剪纸之首,保留中国古老文化之本真;与彩陶符号、贺兰岩画、汉画像石绝妙相似,是最具活力文化之遗存。真乃民间艺术之瑰宝,实是农民心声之结晶。虽为平面图画艺术之记录,则是陕北妇女内心世界之涌动。小小剪纸啊,剪出大世界,剪出陕北风,剪出中华魂!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群众性广泛,地域性鲜明。画面壮观,大气恢弘。神府剪纸,受草原文化感染,粗犷豪放,洒脱不羁,变异夸张,诡异斑斓;三边剪纸,手法工巧,图案玲珑。温婉俏丽,生动逼真。洒脱而优雅,俊秀而隽永。每当农事之余,佳节来临,姑娘媳妇,三五成群,或立于灶前,或聚与院中。剪刀飞扬,彩纸舞动,题材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传神。山川风光,风俗民情,糜麻五谷,走兽飞禽,人物花卉,衣食住行,神话传说,花鸟鱼虫。造型简洁与巧妙,线条夸张乎变形。鸳鸯戏水,翩翩朝阳召丹凤;麒麟显圣,多多紫云出真龙。金鲤戏莲蛇盘兔,牡丹吐蕊聚宝盆。明雕暗镂阴阳定,线条流丽绝古今。画面纷繁竹在胸,刀起纸落须臾成。剪到细微处,屏息静声;剪到宏大处,放浪形骸。或表现安居乐业,或展示自然人文,或赞颂英雄人物,或讴歌坚贞爱情。丰富生活,填补精神空间;美化居室,装扮民俗活动。道出态度之乐观,剪来朴实之民风。承前启后,发掘创新。弘扬主旋律,体现真善美,追求精气神。创世纪始,陕北剪纸传人群而奋起,调查建档,培养新人,举办展览,成立学会,出版专辑,组织培训。专业与业余结合,传统与创新并进。剪苑珍品,层出不穷。既有创新之作,又有传统作品。名手济济,大师如云。下至花季少女,上至八十老翁,人人操剪,个个逞能。成立学会十余个,注册会员数百人。剪纸珍品,等价黄金。各国政要收藏,主席总理赞称,学者齐口评价,专家高度肯定。肖云儒赞:剪下春秋尽是世界沧桑,纸上云锦无不心中憧憬。王崇人誉:慧心巧出天下意,神剪尽现古今情。文化部授“塞上绝艺”、“天下第一剪”,三边获“剪纸艺术之乡”之殊荣。参展与国内外,数次大奖归囊中。提升文化内涵之首选,馈赠亲友最佳之礼品。小小剪纸,行炕头走向市场,从窑洞迈出国门。文化市场立足,世妇会上扬名。蓝花花、巧媳妇、陕北婆姨、信天游,公司林立,品牌泉涌。人才济济,市场繁荣。陕北剪纸,无言而有情,达意且传神。纸间经纬,韵味悠深。艺术奇葩,永世传承。工巧乎?大巧若愚。粗犷乎?寓野于秀。怪异哉?怪中藏庄。神奇哉?奇中见平!历史延续,艺术永恒。盼创造先进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整合文化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发掘提高,创出剪纸精品;弘扬光大,实现文化复兴!

这种由劳动人民发明的美术制作活动遍及全国。不同的地区受各自地域文化的影响,审美情趣和感情表达方式都不甚相同。我国南方的剪纸,具有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北方的剪纸,大多粗犷豪放、质朴夸张。而南方的剪纸,明显带有中原文化的风格,构图简洁,厚重凝练,内涵丰富,黑白对比反差大。在边远地区文化上的封闭,剪纸的某些纹样还较可信地保持着原始的基本形态在民间流传。如杜甫诗中提到的陕西白水等地一带的招魂剪纸,至今在那里仍可见类似的作品。

有人说,陕北民间艺术剪纸艺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有其道理的。由于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民间剪纸某些体裁作品相对稳定,使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我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层次,我们得以从其中领略陕北剪纸初始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从劳动者的创作中获取历史的启迪。

陕北榆林剪纸作为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的时代,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都有用剪纸美化生活、装饰房屋的习惯,自然各地都有妙手生花的剪纸高手。然而最集中、最普遍、最典型的要数陕北,陕北的剪纸下到未谙世事的娃娃都会剪纸。

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以后,姑娘和媳妇们“放下锄头上炕头,拿起剪刀剪虎头”,过春节布置房屋装饰农舍的窗花、顶棚花、门笺等,都要在年前剪好。“二十八,贴窗花”,腊月二十八是个约定俗成的贴年画的日子。那些庆贺丰收、六畜兴旺、延年益寿、吉祥美好的剪纸,体现着农家的希望,使俭朴的农舍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渲染了隆重热烈的节日气氛,也常常使屋子的主人喜气洋洋、精神愉快。

到了正月初一这一天,乡民们成群结队,呼朋唤友,串门拜年,互致问候。当然,欣赏窗花剪纸,也是拜年的一项内容。大家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姑娘媳妇们嬉笑成一团。在这时,如若谁的剪纸受到众乡邻的夸赞,这方剪纸的作者就会荣耀无比。不仅春节需要剪纸,其他节日同样也要剪纸。在陕北的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过后,人们要用黄表纸剪个金牛贴在大门上,以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要爱护耕牛,做好春耕的准备。也有人说,这是为了驱邪除病。传说,春秋时的老子,在函谷关令尹喜的住宅潜心撰写《道德经》时,函谷关附近流行瘟疫,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天,老子的青牛吐了一个大肉团,当地人把它抱回乡里。结果肉团驱走了瘟神,人们转危为安。大家都说老子的牛是神牛,具有驱邪除魔的作用。由于春天经常流行瘟疫,所以人们就在正月十五以后,用黄表纸剪个金牛贴在大门上。金牛的下面贴一条纸带,纸带上用朱砂写上四句话: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二月二龙抬头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十月初一鬼节、腊月二十三祭灶节,巧巧手们纷纷用剪纸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农历的十月初一是“鬼节”,民间都有用纸剪衣服,给长眠在地下的亲人烧纸的习惯。人们边烧边说:立冬了,天气寒,棉衣棉裤棉被单。先辈亡灵都来领,暖暖和和过冬天。每当旱灾涝灾之间,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求雨祈晴天习俗。在豫西,人们则剪个“扫天娘娘”挂在树上。扫天娘娘随风飘荡,把人们的无限希望带向远方。从人们的心里来说,认为挂了“扫天娘娘”,求雨祈晴的目的就可以达到。如果是求雨,大家会默默祈祷:扫天娘娘扫得欢,扫了一遍又一遍。扫来黑云遮太阳,顷刻大雨下庄田。如果是祈晴,老年人也会虔诚地祝愿:扫天媳妇真不瓤,手拿扫帚忙又忙,黑云疙瘩都扫去。

这些与剪纸、与民俗相依的歌谣,使剪纸充满了如诗、如画、如歌、如舞的情调,要看姑娘是否心灵手巧。所以,准备剪纸是姑娘们结婚之前非常重视的大事,也许她一生的名声都维系在这稚巧的剪纸上,像这样表现闺阁情趣的剪纸歌谣还有许多,它在现了姑娘窗下剪纸的情景,是少女美好心声的自然流露。

陕北人喜欢红色,红色大礼更以红色为吉利色。所以,结婚用的顶棚花、窗花、喜字花、嫁妆花等礼花,一般都是用红纸剪成的,且多用整张纸剪,不用碎纸拼凑。在人们看来,拼凑起来的礼花是不详的预兆,新娘和新娘很难白头到老。所以,人们用连绵不断的回纹图案、喜鹊闹海、鸳鸯戏水、连年有余、双喜临门、鸾凤和鸣等剪纸,表达夫妻和好百年的美好愿望。

剪纸大多出自农村妇女之手,随意性很大。但是,不同的剪纸都表达不同的意义。她们常说:“画上要有戏,才能看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剪纸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有的取材于戏曲人物、连环图画。然而,剪的最多的却是她们眼中的大自然,她们身边熟悉的事物。

剪纸的种类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纸扎花、礼花、灯笼花。供花、枕头花、鞋花、帽花等。剪的方法有单、叠、拼、点、勾、衬、双。剪纸一般都是借物寓意,讲究夸张。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剪纸,可以追求形似和神似,用以表现生活环境和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陕北的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说法不一。其中一种传说是老鼠夫妇想把漂亮的小女儿嫁给有权势的人。嫁给谁呢?老鼠想到还是猫最有权势,欲想把女儿嫁给猫,猫答应了做老鼠的女婿。就在娶亲的当天,送上门的老鼠被猫吃了个精光。这一故事讽喻那些攀高结贵的人,告诫人们不能趋炎附势,为权势和高贵所迷惑。各地有许多以老鼠嫁女为素材的年画、剪纸艺术,各具艺术特色。图中的老鼠嫁女场面宏大,形象众多,抬轿的、骑马的、抬嫁妆的,还有送亲乐队,表现娶亲路上的热闹场景。老鼠的造型生动富有情趣,形象刻画细腻,线条细密,玲珑剔透,尤其是打毛,一把剪刀可以剪出细如方丝的动物毛发感。

陕北的过门笺又称“门笺”、“挂笺”、“挂钱”、“纸帘”、“萝卜钱”等,过节挂过门笺的习俗,最晚始于唐代。门笺的制作工艺多样,图中门笺为套色法,将五种色纸棵成一叠放在蜡盘上用刀刻,五种色纸图案相同,之后调换纸的颜色、位置、纹样,进行“换膛子”实形填补虚形,北面用纸片粘贴住,色彩便丰富有序。此外,还有渲染法、单色和多色直接剪刻法。门笺的图案内容大多以吉祥词语或吉祥图案为主,用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招财进宝”、“年年有余”、“万事如意”、“双喜临门”、“鸿喜”、“迎春增福”等。临沂地区的门笺,色彩丰富,造型稚拙朴素,庄重而又喜庆热烈。贴过门笺有一定的顺序和规矩,“头红二绿三黄的,四小红,五子(紫)登科”。过节时农家村舍挂上色彩鲜艳的门笺,配着红春联、门神画,节日气氛更加浓厚。

窗花是春节时喜庆吉祥活动之一。窗花剪纸无论是题材,还是剪纸技艺,在剪纸艺术中都最具代表性。它的剪刻形式有三类:一是单色剪纸,常用大红纸或其他色纸剪刻,应用范围较广;二是套色剪纸,一般用于店铺、厅堂;三是浮雕剪纸,它将剪刻与纸折叠工艺融为一体,别具特色,窗花的造型与多种多样的窗枝形式有关联,所以不以固定格式流传,而形成了丰富的剪刻造型,常见的有方形、圆形、菱形以及团花四角式、自由式等构图形式。为追求室内光线的充足,营造室内清新、明快的装饰效果,窗花的剪纸多用细线造型。图案为剪纸熏样老虎,虎的形象及神态憨厚质朴,似一只肥猫,完全没有虎的威猛之势。在民间,虎这种似猫、似猪又似孩童的可爱造型,是因为人们并不将虎视作凶猛的动物。在处理手法上,这一剪纸熏样线条粗细对比得当、疏密有致,十分爽朗。作为土木构架建筑的中国居民,窗户窗格密度大,窗口一般为方形,也有圆形、穹形等样式,但面积不大,室内采光效果不佳。为补光源之不足,窗户多用白纸裱糊,春季贴上红色的镂空窗花,光线透过窗户进入室内,可增加喜庆气氛。由单幅剪纸组成的窗花图案,常见的题材有“吉祥喜庆”、“五谷丰登”、“桂花祥鸟”等,也有的表现戏曲故事、传统故事,还有一些表现家禽、辟邪五毒、神道仙子、花卉瓶饰等于春节有关系的内容。窗花为五色染绘题字四季花卉瓶饰,剪绘精巧细致,题字劲挺飘逸,色彩渲染自然含蓄。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成为中国的纪岁传统,饱为民间艺人提供了剪纸创作的题材,表现了民众对生辰信仰的延续,如果孩子在虎年出生的就剪只虎,龙年出生的就剪条龙贴在床头,表示对孩子的疼爱和期望。同时,生肖作为中华民族的纪年形式,也体现了中国百代的哲学思想以及人们对动物特有的感情。图中的生肖剪纸为窗花剪纸,生肖与花草相结合,体现了动物各自的特征,如猴的机灵好动,猪的憨厚,虎似猫般的亲切可爱等,并有地支嵌于画中。这些剪纸选用的是用品色染绘的色纸,因而色彩鲜艳饱和,且有强烈的装饰性。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奔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之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通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陕北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陕北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类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祛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      装饰类:贴于他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他物之美的贴纸,如窗花。

2.      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祛灾、祛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      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      设计类:能增加他物之美,或能宣扬他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剪纸可分为三类:

1.      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用灯上熏的或者是彩稿(花样子),老百姓叫绞画画,称为剪纸。

2.      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      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两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      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形。

2.      叠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

又细分可为:

1.      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      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      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      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      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陕北剪纸是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社,为了把这株黄土高原艺术之花不断发扬光大,组织了民间艺人和现代美术创作者,在保持独特的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升华,陕北民间剪纸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株黄土高原民族艺术之花,是广大剪纸作者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民间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娴熟的技艺、朴素的手法,把古今人物、吉祥动物、名贵花草等创作成大量造型奇巧、剪刀精湛、生活气息浓重的剪纸精品,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极有欣赏价值的礼品。

陕北的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作为受惊驱鬼、辟邪招魂用的叫“招魂娃娃”、“送鬼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五道娃娃”或“纸人”。它的基本特征是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抓髻娃娃有性别之分,一般多为女性,也有的不象征性别的。女性抓髻娃娃头梳双髻或双辫;头立双鸟(双鸡)或戴花冠、花蔓或戴胜。双手外撇或上举,或双手抓鸟(双鸡),或一手抓鸟(鸡)一手抓兔,或一手抓鸟(鸡)一手抓鱼,或双手抓鱼;或双手举莲;还有双襟双鸟(鸡)、双膝双鸟(鸡),双足双鸟(鸡)、双脚蹬兔等等。男性抓髻娃娃为圆头,或一长辫,或戴圆形尖顶帽。双手外撇或上举。有的腹下垂阳饰象征男性的牡丹、云勾纹等图案。陕北日、月剪纸为月圆火焰纹,日内束发男性抓髻娃娃。月月牙形,月内女性头梳双髻抓髻娃娃,是很清楚的,至于不象征性别的抓髻娃娃就比较随便了。“招魂娃娃”、“送病娃娃”这类抓髻娃娃是用于招魂送病的。旧时农村,娃娃病魔缠身,仰卧炕上,家里剪一个纸人,放在娃娃身上或在娃娃身上绕三圈,再烧着放在盛水的碗里,然后念叨着娃娃的名字,端着碗走出大门口,把有灰的水倒在十字路口,再喊着娃娃的名字回来。“送病娃娃”是剪串纸人贴在炕墙上,捏一盏面灯插入一个小红旗,放在炕上,然后拿一把谷草火把,念着病人的名字送到外面把纸人和红旗烧掉。还有的“招魂娃娃”,是剪个纸人吊在墙上或放在炕下,用筷子敲碗,边敲边念着娃娃的名字,送到被什么吓着的地方,或从岩下掉下来受惊的地方等等。

“招魂娃娃是剪两个人形手拉手走过来,说是抓髻娃娃引着娃娃的魂回来了。有的是剪两个大人一男一女,旁边拉着一个娃娃,说是父母引着娃娃的魂回来了。有的剪两个人形,中间站着娃娃,说是保护娃娃平安。招魂娃娃是手举仙花仙草的男女两个仙人。

“送病娃娃”是剪七个骑马或飞人,意思是快速病除。家里人拿着纸人在病人身上绕一绕,一边念叨着说:“送了头上头上轻,送了身上身上轻,送散了,不见了,病再不犯了。”话说完了,纸也烧完了,往碗里一扔,然后把水倒在十字路口上。“送病娃娃”是剪一个骑马的抓髻娃娃。如果骑马的抓髻娃娃或飞人手里拿着“桃榴三桂”,即一枝上结桃(桃为寿)、石榴(石榴多子为福)和三个桂圆(连中三元为贵),则病人认为他的病是刚刚去世的亲人叫他走呢。因为“桃榴三桂”是送给自己最亲密的人的。

如果女的不生孩子,或生了孩子不好活,就剪七个手拉手的一串人人,天不明时贴在门口,祛邪送病招魂。

一般“送病娃娃”、“送鬼娃娃”、“招魂娃娃”是圆头,空手,无性别之分的纸人,送病招魂时送到十字路口烧掉。但是“拉手娃娃”一般是贴在室内,“瓜子娃娃”贴于门楣辟邪,“抓髻娃娃”,正面站立,两手下垂,五指分开,但也有如“拉手娃娃”一样的七个小孩正面站立手拉手的巫术剪纸。新生儿彻夜啼哭,就剪成七个手拉手的小孩剪纸,病孩是男性就剪成男孩,是男性就剪成女孩,男孩圆头,女孩有抓髻。夜间从灶炕抽一盆灰火,放在小孩炕下地上,将纸人扣在盆上,早晨翻开盆来看,如果纸人烧着就是“夜星”(夜魔)被扣住,将灰烬倒到外边去。“抓钱娃娃”是一手抓钱一手抓火的抓髻娃娃,说是“举手是烧百邪疗百病,身上对对双鸟是雀雀吃掉周围的虫子”。

“钱串串”也叫“人龙撒钱”,是龙头双手带串钱的阳性纸人,双角长须,腹部饰莲花人人图案,十分威武,也是镇邪疗病的。

“送鬼娃娃”,双手拿钱外撇,说是“哪一个鬼都是要钱的,给点钱把鬼打发走了,病就除了”。取用以钱送鬼之意“刘海撒金钱”的剪纸,也叫“送钱娃娃”,娃娃手拉手拿着钱,上下两层,并解释为“上边是大神神,下边是小神神”,是正月二十三这天剪了,烧了送钱的,意思是让人富裕,收成好,年成好。

“五道娃娃”,老百姓有一种招魂送病纸人叫“五道娃娃”,可能是原始“巫道娃娃”的谐音演变发展而来,这是一种巫术剪纸,它是一串五个圆头束发手拉手的男性娃娃,很像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束发长辫手拉手的五个男性娃娃彩陶盆。五个娃娃分东西南北中五道,是祛邪送病的。如果腰腿疼,就在“五道娃娃”边上腿下剪上一个小老虎,送出门外扔在十字路口。

五个一串手拉手的男性五道娃娃叫“挡鬼娃娃”,“个个头上都长牛角,拿角挡鬼镇邪。另一种祛邪送病的纸幡五道娃娃,也是头长双角的。陕西还有一种双手举剑祛邪送病的巫道娃娃”。要贴一种黄表纸幡娃娃镇邪安宅,头束发男阳图案,腹金瓜女阴图案,中为喜寿。

“八卦娃娃”是春节祈祷丰收活动的巫术剪纸,圆头,正面站立,两腿外撇,两臂张开,手拿糜谷禾苗,头上是象征光明太阳的蜘蛛八卦。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渭河上游一幅生命崇拜太阳崇拜的剪纸,这一带是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炎帝和太阳神的摇篮,它具有炎帝氏族文化遗存的典型特征。

“疳娃娃”,春节,家家门口点起火堆,用黄表纸剪成二方连续、四下连续图案的纸人,投入火堆,燎疳疗病,祛邪消灾的叫“疳娃娃”或“燎疳娃娃”、“送疳娃娃”。

“疳娃娃”,上下两排,上排左右相对横列八梳髻人形,下排横列手拉手四抓髻娃娃,或左右相对横列手拉手八抓髻娃娃。她说:“疳是一种病魔,疳到人的鼻子上,人就没有鼻子,疳到嘴上,人就没有舌头了,疳娃娃是辟邪的。”正月二十一日用黄表纸(黄表纸是送神送鬼的)剪一串串疳娃娃贴在门楣上,上边再斜放一把谷草,这叫“引疳”,二十三晚上家家门口失火堆,将纸人和谷草投到火里叫“送疳”。有的地方二十一日“引疳”,二十二日“正疳”,二十三日“送疳”。

“正月二十三日,过去群众粘面作糕,馈送邻居,并做各种粘面灯,晚上燃灯结彩,烧纸化表,并用黄纸剪成纸人俗称疳娃,悬于各处,家中老少均以香火烧纸人,晚上院中放火,将纸人投入火,全家均从火堆上跨过,谓之“燎疳”,表示驱逐瘟疫,柴火焚化后扫帚擂打,以火花大小、多少、形状预测是年五谷收成,还有的送到场上。”

陕北,正月十六日“燎疳”,即到山上砍柴,晚上在大门外烧一堆火,娃娃都在火堆上跨过去,意思就是把身体燎干净,长年不害病,另外把灶具也在火上燎一下再拿回屋里,火着完以后打火堆,边打边说:“打啥呢?”“打糜子呢!”“打多少?”“打上十万石!”各种庄稼都要问遍答复遍。把火堆打完后,分成十二堆,由正月到十二月记好,第二天早晨看哪一堆黑,哪一个月就雨多,哪一堆白,哪一个月就天旱,十六日晚上还要“炒疳”,谐音炒干净的意思,炒瓜子、炒豆子等,各家看谁炒得多。

“簸箕娃娃”,剪一个纸人,再剪一个簸箕,垂直粘在纸人的双手上,成为双手前伸簸箕的立体的抓髻娃娃,贴在窗纸外边,天黑以后,在窗外拿油灯在纸人前边上下晃动,人在屋里看,脖子上下簸动好像簸箕娃娃在簸簸箕,这种类似民间影子戏的剪纸,在陕西西北各省农村叫“簸箕娃娃”,在河北省东部农村叫“没姓丫头簸簸箕”,意思是簸去病灾,全家平安。

簸箕中剪“五毒”(蝎子、蜈蚣、壁虎、甲虫、蜘蛛),更具体地表示簸箕簸去五毒,消灾辟邪。

“扫天婆”“抓髻娃娃”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不仅能延续生命,繁衍后代,而且威力无边,洪水涝灾,淫雨连绵时节,剪个手拿扫帚的纸人用红线系上挂在院子里,或系在木棍、高粱秆上插在墙上或院子里,有的也贴在窑洞里,叫“扫天婆”、“扫天媳妇”、“扫天娘娘”。它们有的梳髻,叉开双腿,双手举帚;有的梳髻戴胜,叉开双腿,双手举帚,左右饰云;有的双手持帚,足下腾云;有的双手举帚,左右双鸡;有的一种持帚,一手持锣;有的是一种一手举帚一手举掸,腾空而起,扫掉乌云。剪的一种“扫天媳妇”是一手持帚一手持灰包包的骑马婆姨,她说:“骑天马上天扫天,灰包包里装的是灶灰撒在天上。”

头戴花冠,下身腾云,双手拿云的叫“取云娘娘”。

头梳双髻戴胜,双肩双鸡,双手提棒槌的叫“棒槌娃娃”。甘肃庆阳有一种人形束发,一手载棒槌的剪纸叫“独女棒槌”,他们说,把捶衣服的棒槌插进土里,能够驱云驱雨。

陕北有一种风俗,在久旱不雨时节,剪个抓髻娃娃,头朝下倒贴在水缸上,天就能下雨。陕北“扫天媳妇”剪纸,手中拿着糜子,背上拴一根线拴到棍上,棍插到磨盘上,象征着五谷丰登。

“扫天娘”实即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黄帝(天神)天女魃。《水经注·大荒北经》称黄帝战蚩尤,“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下天女曰魃,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人面兽神的抓髻娃娃,这是抓髻娃娃和动物图腾结合的变体。

母猴抓髻娃娃,肩立双鸡(日)足踏双兔(月),两手外撇,或手持双锣。抓髻娃娃生活化的变体,“鸡(阳)喜蟾(阴)。”抓髻女娃骑鸡,鸡身饰蟾的一种喜花。“鸡(阳)喜钱(阴)。”男性吃桃,女娃骑鸡,鸡衔贯钱的一种喜花。晋陕陇民俗男性拿桃是“富上添富”。(甘肃庆阳剪纸)

“鸡(阳)喜桃(阴)。猴骑鸡背,鸡吃猴。猴戴官帽,手托官帽,猴骑鸡背”,“辈辈(背)封侯(猴)”,象征富贵荣华的意思。鸡衔桃得子是福,猴骑背封侯是禄,福禄吉祥。中国古老民俗,女子及婚梳髻,陕北民谚:“抓髻不咪咪(抖动的意思),婆家不引来?”意思是我都梳上抓髻了,婆家还不来娶我来?因此“娶媳妇”这个题材常常作为生命繁殖象征的抓髻娃娃的变体在民间广泛流行,都是女子婚配的象征,笄属鸟(凤、鸡),旧俗女娃出嫁。于轿内抱象征男性的鸡,与抓髻(鸟、鸡、凤)合而为一。

“老鼠嫁女”也是“抓髻娃娃”的变体题材,在民间广泛流传。正月初七“老鼠娶亲”,鼠是子神,也是作为子孙繁殖的象征。(陕西洛川、山西剪纸)

“娃娃骑鸡”、“女娃抱鸡”、“女娃喂鸡”、“女娃戏鸡”等等,也都是常见的抓髻娃娃是我传统变体,但其隐语仍有子孙繁殖的内涵。“六畜兴旺”和“养鸡专业户”把传统的抓髻娃娃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反映了四化建设中的农村新气象;“瓜子娃娃”抓髻娃娃的连续图样,用剪纸的叫“拉手娃娃”,用南瓜子贴的叫“瓜子娃娃”,它们都是在春节贴在室内和门楣上用作辟邪和保护合家平安的巫术剪纸,一般是家中有几口人就做几个爪子娃娃贴在门楣上,它们张开双腿叉立,一排横列,妖魔鬼怪望而生畏,而不敢进宅。陕北民谚:“天不怕,地不怕,单怕瓜子娃娃一把杈”(即两腿叉开排站门口)。一般为头梳双髻娃娃,有的也有头角下垂男阳的男娃。

用作辟邪驱病之用的拉手娃娃叫“送鬼娃娃”,用作招魂用的拉手娃娃便叫“招魂娃娃”。拉手娃娃坐莲花是“娃娃坐莲花,两口子有缘法”,接手娃娃头顶莲花水中有鱼的是“头顶莲花手捧鱼,荣华富贵庆有余(鱼)”。接手娃娃双手举兔是“兔子含莲花,辈辈享荣华”。这些都是作为喜花用的。陕北及内蒙古一带把带鸡的拉手叫“八卦娃娃”。但拉手娃娃大都是贴在室内,一般不烧掉的。

陕北、黄土高原农村贴在门楣上保护合家平安的“瓜子娃娃”,都是六个南瓜子分别作为头、腹、双臂、双腿,并以六颗黑豆分别作为双髻、双手和双脚组成,贴在纸上,然后用剪纸裹肚贴于胸腹瓜子之上,并用笔在瓜子头部画出五官,贴于门楣。但是在陕北,拉手娃娃的剪纸也叫做“瓜子娃娃”的,贴于门楣。这是象征繁衍子孙的人形剪纸,是结婚时贴在洞房里,具有子孙延续、多子多孙含义的一种“喜娃娃”,一般称为“喜花”。这种喜花,在中国广大农村的变体多种多样,十分丰富。它的图案原型是主宰生殖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的形象,这种原始原型至今仍然流传于西北黄土高原封闭地区,莲花图案随着佛教的传入广泛流传以后,它的基础图案广泛发展为娃娃坐莲花的“莲花人人”,陕北民谚:“娃娃坐莲花,两口子好缘法”(婚姻美满,子孙长续之意)。陕北叫做“娃踩莲”。这是生殖繁衍的原始观念,还不是升官发财的观念,因为我问她们是不是“莲生贵子”,她们说不是,是“娃踩莲”,是“莲花人人”。这不是语言的差别,二十内涵的差别。那里很少见“莲生贵子”、“五子登科”、“招财进宝”一类的剪纸、门画,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市俗文化发展以后,才广泛发展为利用谐音的文字游戏,如“连(莲)生贵子”、“榴生百子”、“吉(鸡)庆有余(鱼)”等等。这类喜花图案有:

头梳双髻或头顶花冠,手举象征日月阳阴之金乌,玉兔、裸乳蹲坐于凳,胸饰象征男阳之云勾子图案或腹饰象征女阴之花蕊挂钱图案。“喜女娃”,她们说:“坐在板凳上是坐月子头梳双髻垂珞,手举双鸟,头膝亦皆双鸟,腹饰女阴图案蹲坐之女娃,下为开放之牡丹;圆头头上双鸟,手举双桃,腹饰男阳图案蹲坐之男性,下为象征女阴之挂钱。这是一双对称的陇东“喜娃”剪纸,也是阴阳相交、生命繁衍的意思。头饰花冠,肩飞双峰,膝饰双鱼蹲坐之女娃;圆头束发,肩飞双蝶蹲坐之男娃。其意同上,只是金鸡双鸟后来演变发展为双峰双蝶。双髻,手举鸟鱼,腹饰蟾蜍,坐饰莲花犬鼠;束发双髻、手举双鸟,坐饰鱼钻莲。

双髻,双手举莲坐莲花,束发,双手举莲,下体石榴饰蝶。取莲(连)生贵子和榴生百子之意。花冠双鸟,双手举鸟,双襟立鸡,端坐莲花之抓髻娃娃。“抓髻娃娃坐莲花盆”,是双手举鸡、端坐莲花的抓髻娃娃。“脚踩莲花盆,头顶蓝天门。”

圆头,正面站立襟双鸡,裹肚饰虎与云勾勾图案的男性人形,一手提花灯一手提篦子。腹饰挂钱裹肚,头梳抓髻,一手拿石榴一手提金瓜,戏耍之女娃。石榴和金瓜取榴生百子和绵绵瓜瓜生子孙长续之意。双喜字花轿内,手抱双鸟双凤燕雀,胸饰双兔裹肚,花冠垂珞之抓髻娃娃坐莲花。

手举双鸡,左右双鸡双鱼,脚踩莲花之抓髻娃娃,莲左右为鹭鸶。取“娃踩莲”和“鹭鸶戏莲”之意。抓髻娃娃正面站立双手上举,上为“鸟(鸡)石榴”,下为“鱼石榴”组合,象征繁衍之意。抓髻娃娃正面站立双手持莲,头饰双鸟花冠的女娃。抓髻娃娃双鸡、双髻或花冠,手举双莲、双鸟或双手下垂,脚踩莲花或坐莲花之上。抓髻娃娃花冠,手举双猴,脚踩莲和笙的图案组合。民俗猴为阳,与金鸟、鸡同义,猴(阳)吃桃(阴)。陕西凤翔一带女子出嫁,嫂做布猴密赠之,藏于箱底,羞不示人,古代陕北女子出嫁,轿内抱鸡,皆此意。后来利用猴、侯谐音取“辈辈封侯”富贵之意。一手抱猴吃桃,一手拿桃枝,左右相对,著花冠抓髻娃娃,中间下部为莲、笙图案组合。“莲(连)生(笙)贵子”、“辈(背)辈(背)封侯(猴)”之意更明。左右相对之抓髻娃娃,举手戏鸟。中间站立为双鸟(鸡)的“鸡石榴”,石榴下为笙纹样。取“榴生(笙)百子”子孙繁衍之意。一对正面站立手举牡丹的抓髻娃娃,中间为牡丹插瓶。民俗牡丹为阳,瓶为阴。牡丹象征富贵,牡丹插瓶和手举牡丹为子孙繁衍富贵之意。象征女性之桃形内,坐手举鸟之莲花抓髻娃娃。

上部中间双喜字,左右为双双欢跑之束发男娃。下部为莲花女娃。取双喜临门,莲生贵子之意。“喜出莲花和元宝,荣华富贵两口好,金蝉坐笙笙,代代有根根。”

凤凰戏牡丹组合图案上站立双手举鸡的抓髻娃娃,左右饰象征女子图案的“蛇盘九颗蛋”。

鱼背上一手举蟾一手举鱼之抓髻娃娃;一手牵鱼一手抓鸟之抓髻娃娃为黄河流域鱼蛙多子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双鱼莲花盆上坐肩立双鸟(鸡),双手抱猫的束发男娃。坐于双鱼相交之莲花宝盆之上。陕北民谚:鸡啼呢!猫(虎)看(看守)呢!鸡啼五毒虎辟邪,保护娃娃平安之意。石榴花盆上坐头立双鸡,双手拿鸡,双肩立艾(爱)虎之抓髻娃娃。陕北端午节民俗,娃娃双肩上缀艾虎,保护娃娃平安之意。

双肩立鸟(鸡)之抓髻娃娃正面站立虎头之上;双手举花之束发娃娃端坐虎头之上。有虎子和虎保护娃娃平安之意。

手举莲花,骑虎之抓髻娃娃。有莲生虎子之意。狮子滚绣球和头上立鸡的抓髻娃娃的抽象组合。

骑狮娃娃手举玉兔,狮尾立鸡(鸟)鼠,当为中原骑虎娃娃之变体。虎是中华民族原始图腾,狮是汉魏以后随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的。

坐于麒麟之上的抓髻娃娃,麟头上及腹下饰游鱼,麟尾饰飞蝶。麒麟为祥瑞之兽,亦为虎之变体。世俗化为麒麟送子。

腹饰莲花河腹下卧鱼的“路蹲狮子”,手举莲花脚蹬莲花的拉手双虎,都是喜花,群众叫喜狮子。

抓髻娃娃蛙身人面花冠,左右双鱼相交,肩饰双鸟。抓髻娃娃蛙身人面束发,四爪为石榴。抓髻娃娃蛙身人面束发,四爪为莲花,双手举玉兔。均为黄河流域鱼蛙图腾崇拜遗存。

头顶莲花之抓髻娃娃,左右双鱼咬莲。鱼咬莲为得子之意。民俗鱼对莲喻男女爱情,鱼唆(咬)莲喻婚配生子。

左右双蛇交尾,中为束发举手娃娃坐莲花。左右双龙交尾,中为花冠举双鸟娃娃。双鱼相交、双蛇相交和抓髻娃娃的组合图形剪纸,多见于陕西、山西、黄河中游以“天”为族徽的黄帝族活动中心,当与“天”族的鱼蛇(龙)图腾崇拜有关。双鱼、双蛇(龙)相交,生命繁衍子孙长续的组合图形始于西安半坡彩陶人面含鱼,后面另述,兹从略。

团花和角花

这是结婚时洞房房顶或窑顶贴的大幅喜花。中心为团花,四角为角花。陕北团花剪纸,两个头梳双髻、双手举莲、坐于莲花的女娃和四个圆头束发、双手举牡丹、坐于牡丹的男娃,相间八个仙人,环绕中心牡丹的团花剪纸。陕西民谣:“男坐牡丹,女坐莲,八个仙人送银元。”

陕北团花剪纸,团形内四个抓髻娃娃环绕中心蜘蛛,形成蜘蛛八卦的团花剪纸。

团花剪纸。两个头梳双髻、双手抓鸡女娃和五个圆头束发抓鸡男娃相间环绕中心莲花的团花,七个娃娃之间相间石榴、牡丹、鸡尾形成石榴。

中心为贯钱(即绣球),环贯钱为四个狮子和贯钱相间的四个举手莲花和抓髻娃娃,边饰相间的莲花和牡丹。

抓髻娃娃胸前手抱双鱼相交尾,交尾处形成象征“富贵不断头”的字不断头图案。双鱼之间形成象征连续不断的蝉图案,蝉的双眼就是抓髻娃娃的双乳。阴部左右为象征生殖的笙图案。“金蝉坐笙笙,代代有根根。”下部为象征男女相交之鹿(阳)衔草(阴),左右为象征男女相交之双八宝。双鱼相交实即双八宝之具象,周围饰象征阴阳富贵之牡丹,莲花、佛手植物图案,以及象征多子的双兔。这是一幅典型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民间象征派艺术。陕北角花剪纸,以两组图案形成四个角花,一组是双手双鸡(鸡啼石榴),头梳双髻女娃,腹部中心突出贯钱女阴特征;另一组是双手双凤凰(凤凰戏牡丹),头戴胜男娃,下部中心突出男阳特征。

陕北角花,莲花上头坐头戴莲花之石榴人形抽象图样。

两组角花相对,一组是圆头举手男娃,另一组是双髻举双鸡坐莲花女娃。

左右相对头戴莲花,肩饰双鸡,端坐莲花之女娃,中横象征男阳之双戟。账房花(坐帐花),陕北古时婚配在外设帐,所以洞房(账房)中央所贴纸大型喜花,叫账房花或坐账花。莲宝图,一般贴在账房外,贴双不贴单。

榆林方形账房花剪纸,抓髻娃娃脚踩莲花石榴聚宝盆,手举长寿桃,两旁为万寿、和万生(笙),意味着荣华富贵一生。延安民谚:“仙桃带莲花,两家有缘法;脚踩莲花手提笙,左男女右双新人;身下铰个聚宝盆,新媳妇以后生贵人;彩边铰些碎万字,新媳妇聪明懂万事;金钱抱石榴,常比他人牛(强);新人脚底踩莲花,两口结下好缘法。”陕北方形账房花剪纸,剪双贴双。左边抓髻娃娃坐莲花,右为猴抽烟。边饰为象征富贵的“双富贵”图案。

榆林拱形账房花剪纸,账房内下为鱼钻莲,上为抓髻娃娃,喻鱼钻莲生子,账房外左右相对瓶插牡丹,上飞凤凰,喻凤凰戏牡丹。

榆林方形坐帐花,抓髻娃娃脚踩莲花,手举双鸟。边饰为富贵图案二方连续。坐帐花,也叫双喜花。作者说:“这是结婚时贴的喜花,娃娃下边为莲花,叫坐莲花娃娃,是连(莲)生贵子的意思。两旁为喜鹊梅花,是喜上眉(梅)梢的意思,娃娃头上是牡丹,牡丹是富贵,有了娃娃就富贵了。周围一圈是牡丹子,结婚生出牡丹子,牡丹子再生牡丹,子孙为断。这是结婚时贴在墙上的喜花。”

榆林剪纸风格独特,民俗味道十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包括了美学、哲学、历史学、人文学、民俗学、社会人类学的内容,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织部分,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活化石”。

相关文章
2014-02-10 16:45:06
2014-02-10 16:40:51
2014-02-10 16:06:07
2014-02-06 10:53:37
2014-01-21 14:03:10
2014-01-17 10:20:17
2014-01-17 10:09:39
2014-01-15 15:39:28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