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作品择目 >> 杨家将文化系列丛书 >> 《古麟州与杨家将》 >> 目录 >> 古麟州与杨家将 >> 弘农杨氏麟州家族祖先名人录 >> 阅读

弘农杨氏麟州家族祖先名人录

2014-01-07 15:08:22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035
内容提要:华阴弘农杨氏立汉太尉杨震(世称关西夫子)为始祖,传华山仙谷神话,继“四知堂”清白世家之风。

 

华阴弘农杨氏立汉太尉杨震(世称关西夫子)为始祖,传华山仙谷神话,继“四知堂”清白世家之风。至唐穆宗户部尚书杨於陵,入长安,为震后裔杨奉下18代。於陵子嗣复,嗣复子杨损,三代人均入尚书第。损子杨溥,因黄巢起义,避乱今日陕北,迁家移坟于延州,拓土开耕,再不任仕。溥生二子,留次子安吉于身边,建杨家园子(在今子长县内)为养家农事基业;长子安贞,继续北上,经今米脂县的杨家沟,最后落脚于麟州(今神木县)的杨家沟。安贞到麟州生子杨爚,爚承父业,以农起家,发展为地方庄园大户,开启了麟州杨氏家族势力。故杨爚被家族后代公尊为麟州杨氏立祖。本文只就麟州家族人户有关名人择其要而简录之,留给后来参考。

杨爚(元)

麟州杨氏家族公尊始祖。晚唐出任山东淄青节度使,又检校刑部尚书的杨损之曾孙,杨溥之孙,杨安贞之子。出生麟州,生卒年龄无确考(金·元时代,当地人户逃亡,明清返乡户杨氏,彼此断代失接,难作稽考)。爚祖继父业事农,创“农坛耕作”经营办法,善交胡羌牧主,家业迅速发展,立庄园,建家寨,为地方大户。爚生二子,为显“弘农”祖望,长名弘信,次名弘荣。后来杨弘信入州城主地方军政,成为官家;杨弘荣,一直务农为民,后代无史提叙。

杨弘信后世史家因避讳多记单名为杨信,或改“弘”为“宏”叫杨宏信

公为杨爚长子,生年无确考。唐末,为保家寨,集众练兵于石城(州南80里,北魏古城寨)遂成地方新起势力。五代开始之前,麟州刺史折嗣伦去世,折家在麟州的地方实力东移河防,镇守府州。“麟州土豪”杨弘信进驻州城,“自为刺史”。成为当时“河外三州”(丰州王氏、府州折氏、麟州杨氏)之一雄,踞守边城,“静待中原大局稳定”。杨弘信东与折氏联盟,西与夏州党项羌交往,共同维持了一方的安宁。北汉建立,杨弘信曾附刘崇,后周广顺二年受命于周,是年二月去世。生二子,长名崇贵(后更名重贵、继业)即杨业;次名崇勋(即重训、重勋)。公去逝后,次子重勋嗣位麟州,传子光扆。故其后人为河东、河西两支。当地胡人有称公为“麟州王”的民间传闻。后世史家亦称之为“杨家将”先祖。

杨弘荣

杨爚次子,持承父业,务农乡间,为其兄杨弘信成为地方土豪,保证了经济基础。据后世可见家谱传记,爚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6),逝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在世103岁(历七朝七世同居)。所生三男,名崇礼、崇义、崇孝;一女俗名杨四妹(善农事)。后辈皆为民,史无记,是麟州杨氏为民的一支地方大族之祖。

杨业

杨弘信长子,原名崇贵,“弱冠事刘崇(北汉主)”更名重贵。后来汉王赐姓为刘,又更名继业。归宋后复杨姓,称名杨业。出生于麟州新秦(今陕西省神木县),建功立业于河东抗辽战场,是中国历史上中外驰名的忠勇保国英雄群体“杨家将”的主要人物。《宋史》有传,经历可知。民传有“杨无敌”之称。据史所言生七子,但子序排列紊乱,各子出生年月也无确考,彼此关系十分难明。尤其是孙辈,“文”字排行、“光”字排行与“宗”字排行,受文艺、戏曲渲染,虚实未定。或彼此各是几代子孙,混乱不清。

太平兴国五年(980),宋太宗下河东,灭北汉。闻杨业骁勇善战而收用之。业归宋抗辽,取雁门关大捷,名震中外,太宗与潘美又防其声威而抑制之,一直以“降将”对待。雍熙三年(986),宋师再次北伐,因东路曹彬败绩,太宗命西线潘美也撤退。撤退时主将潘美否定了杨业提出的正确作战方案,强迫其执行他们错误的正面用兵。而且违背了预定之约,潘美、王侁、刘文裕等率部提前逃离,使杨业困境失援,导致宋军在陈家谷全军覆灭。杨业被俘,“不食三日而死”。事发之后,潘美欲掩其事,畏罪不报。后来业妻(府州折德)折氏上疏力辩丈夫“获死之由”,朝野闻之震惊。太宗迫于内外呼声,权衡利弊之后,方给杨业平反昭雪,才以功臣待之(民言宋太宗善待死人);并对“群帅败约”予以处治。于是由陈家谷产生的“潘杨之怨”,便成为后来历代显示忠奸格局的话题,尤为后世民间广传,一再起高而频频举之。然而宋太宗为杨业昭雪的《大诏令》,其实只是让官愤暂平,可民愤未了。亦因此而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英雄群体,在民间便成为概念化了的忠勇爱国文化精神,以典型范例,一传再传,名盛古今。

杨重勋

杨弘信次子,原名崇训、重训。麟州归周后,为避柴荣子宗训讳,又改名为重勋。父逝后嗣位麟州。经五代各朝,到宋继周立国,重勋入宋。乾德五年(972)十二月,宋置建宁军于麟州,以重勋为节度留后,后来正式提升为建宁军节度使。开宝五年(972)迁重勋入朝,调离故土,任宿州保静军(在今安微),至任三年即逝,死因不明,年仅四十多岁。(时,其兄杨业尚在北汉)重勋先兄十年而卒。子光扆虽继领麟州刺史,可他年仅十八岁,掌控军政尚不足力。

杨延昭

杨业子,出生代州,武功传奇。原名延朗,后改名延昭。民称延昭“六郎”,但弟兄排行位次不明。有言为长,或言为次,历来史家均无确证。延昭在《宋史》随父列传,经历基本可知。雍熙三年(986)杨业与潘美北征,延昭曾为一路先锋。后来父亲战殁,延昭继续守边,于咸平二年(999)任保州(治所在今河北清苑)沿边都巡检使。冬,智守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以功拜莫州(今河北任丘)刺史。次年真宗巡边驻大名(今河北平泉县北)召见了杨延昭,知其情而嘉其功,成为威镇“三关”(高阳关、瓦桥关、 隘津关或淤口关等)的名将。在边二十余年,契丹惮之。他逢战身先士卒,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出入骑从如小校。大中祥符七年去世,但史记年龄与家族实传不符,有待再考。延昭去世,真宗派特使护灵南归,河朔人多望柩而泣。所生四子唯文广知名。

杨光扆

重勋子,北汉乾祐年间出生麟州。北宋开宝五年(972)父重勋被迁调保静军节度使,出任安徽,光扆年十八岁,袭主麟州军政,为杨氏第三任麟州刺史。三年以后父亲去世。太平兴国七年(982)伯父杨业在河东归宋,又以雁门关大捷败契丹,名震朝野。时,光扆曾发兵丰州,与府州折御卿共逐契丹在河外之兵退回河套(今巴盟临河,即后套)。显示了麟州杨家河东、河西两方面均有实力存在。不幸的是,雍熙二年(985)光扆爆病少亡,年仅三十一岁。第二年,伯父杨业又于陈家谷战殁殉职。光扆有子,杨琪为长,但时年七岁,为韩夫人所生。琪年幼,不足任仕,杨氏至此再不专麟州之地。河东河西麟州杨氏家族势力,至此消沉,抗辽守边之威仅传民间。

杨文广

延昭子,出生河东,年龄无确考。《宋史》附于“杨业、延昭传”,记载简略。延昭去世后,被录用为“殿直”,30年未见升迁。庆历三年(1043)陕西有张海叛乱。经人推荐,文广任巡检参与追捕张海,开始步入官场。范仲淹抚陕西,见到文光,“与语、奇之,置麾下”。从此,跟随范公,接近了韩琦等名臣名将。后随狄青南征浓智高,得到仁宗重用,连升四级,官至“供备库使”,出任广西铃辖,兼判宜邕二州。文光受此重任,尽心尽力,镇守广西十余年。治平四年(1067)以兴州防御使出任秦凤路副总管治秦州。熙宁元年(1068),文光被韩琦派往西夏边境抢修筚篥城。文光有勇有谋,连夜抢修城寨,出敌意料迅速完工。可他为人低调,从不张扬。老年,置身边防大将,守职不懈,为抗辽守边,收复失地,曾向神宗皇帝献策。但遗志未了身先卒,熙宁七年(1074)十月,文光去世。第二年四月,神宗赐以同州观察使,以慰忠节。

杨琪

光扆子,出生麟州,字宝臣。太平兴国五年(980)生。时,父为麟州刺史,雍熙二年(985)父亲早逝于本州任所,琪年仅七岁,不足任仕,往依其叔杨延昭。从此杨氏三世所专麟州之地,遂不复袭。琪以父守边功,被录为“殿侍”。淳化五年(994),十五岁,从叔延昭为江淮南路都巡检,补琪三班奉直。咸平四年(1001),出知大通监(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景德二年(1005),出为河东路提点刑狱,遂家洛阳。庆历元年(1041)提点淮南(治所在今江苏杨州)刑狱,居任十年。皇祐二年(1050)卒于淮南任上,年71岁。先妻慕容氏,又娶李氏,生子杨畋。欧阳修为杨琪写了《供备库副使杨君(琪)墓志铭》。既有研定古麟州是杨业故里的铁证作用,又有对历史上北宋杨家将历史人物关系的展示。成千古名作,持传后代。琪为杨弘信四世孙。

杨畋

杨琪子,字乐道,景德四年(1007)生,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庆历元年(1041)迁大理寺承,出知岳州(住所在今岳阳)。皇祐四年(1052)广源州(今凉山)浓智高叛,仁宗诏命平南,与浓智高对阵失利,久攻不下,被贬降为郑州员外部,知光化军。平南事由狄青,杨文广代畋总军,对浓智高征讨之。至和二年(1056)契丹主耶律宗真卒,子洪基立。朝廷以畋达文学政事,海内知名,命其为庆吊之使,出使契丹。杨畋以曾伯祖杨业尝陷殁契丹,辞不行,朝野壮之。仁宗时,进畋龙图阁直学士,知谏院。嘉祐七年(1062)六月在洛阳去世。生平廉洁奉公,史有明载。《弘农杨氏族史》列传详实。即卒,家无余资。苏辙为其作《哀词》。仁宗皇帝以“讲读官”赐御飞白扇,遣使特置其柩。

杨宗闵

麟州杨姓第四任州刺史。(《弘农杨氏族史》记为杨业孙辈;神木地方旧志《清·道光版·神木县志》记为代州崞县人;麟州杨氏家族人户传为杨业后代子孙,但辈份无确考。因而有人疑其不是麟州杨氏后代,并且认定与杨业毫无关系。虽然一论再论,只是一直未见拿出可信证据。故仍按神木地方资料而录之。)宗闵,杨业后辈,出生代州,住崞县。早年,因麟府有结缘关系,他与府州折继闵为表兄弟,而麟州世为弘农杨氏族人久居之地,故折继闵推荐为麟州守将,佐折克行(即折可行,继闵父)理州事。从此他在麟州娶妻生子,度过了44年的生活里程。由一般守将到州刺史,因功累官至麟府路都巡检。宣和七年(1125)金灭辽,杨宗闵迁贵州武功大夫、贵州刺史。靖康二年(1127),金人大举南下,直入汴京(开封),虏走宋徽、钦二帝。康王赵构屯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号召各路军马勤王。杨宗闵应诏勤王,受宗泽指挥,驻杨州。不久,受命西返,任永兴路都总管,回到陕西。先转战关中,后来退保长安。建炎二年(1128)七月,宗泽死,金兵攻陷开封,济南守官刘豫降。接着金集中力量来围攻长安,原河东经制副使傅亮叛,出城迎敌。又逢地震,城垣崩塌,金兵乘势登城大入。宗闵率部力战,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灭。杨宗闵经激烈巷战,死于墙壁间。妻刘氏,有子杨震,孙存中(后显贵,受封南宋异姓王)。亦称“满门忠烈。”

杨震

杨宗闵之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出生麟州。《宋史》有记,传入忠烈。元符元年(1097)父授麟州刺史,震依父任军中小校,然以弓马绝伦,成为宋安边巡检军中一英武小将。政和五年(1115),随父亲与折可大出征西夏,攻藏底河山城,震率壮士拔剑先登,立上功第一。宣和二年(1120)震随折可存南征方腊。第二年四月,韩世忠擒方腊,方腊残部吕师囊坚持顽抗,纵火自卫,杨震重铠冲入,生擒吕师囊。军还,以功授麟州建宁寨(即今神府二县之间的新民镇山头古堡,原名镇羌堡)知寨,进佚五等。

宣和七年(1125)契丹亡。震父宗闵奉遣,即将南行贵州,辽残部小鞠录趁隙纠众,来扰麟府。被杨震与其父击败,擒斩小鞠录之父母妻子。靖康元年(1126)十月,金陷太原。杨宗闵已不在麟州,小鞠录乘间再次纠集部众,围攻麟州建宁寨。城中守兵不满百人,激战越甸日,矢尽城破。震与子居中,执中力战而殁,阁门殉难。震长子存中,四子安中,因随祖父宗闵,幸未及难。时年杨震44岁。建炎二年(1128)诏赠武经郎。后来存中显贵,请命朝廷,谥号“忠毅”。

杨存中

杨震长子,崇宁元年(1102)麟州出生,本名沂中,宋高宗赐名存中,少时随祖父和父亲生活在麟州军中。宣和二年(1120)父随童贯征方腊,存中代父守麟州安边寨,力能足任。存中性敏而沉鸷,出言有大志。勤学孙子兵法。善骑射,武艺超群。靖康元年,小鞠录破建宁寨,父亲与存中的两个弟弟居中,执中力战而死,阖家遇难时,存中在勤王军中,幸免。建炎元年(1127),存中隶属张俊所部,高宗曾召见赐袍带,为扈从,甚亲信之。建炎二年,金人破长安,祖父杨宗闵战死,存中弟安中逃出,赴其所,弟兄相见。金人追高宗于明州(今浙江宁波南),存中又从张俊迎敌,以奇功迁文州(今广西东兰县西南)防御使,代张俊为御前中军统制。之后金兵连年南犯,存中随张俊,配合韩世忠,岳飞诸帅抵抗,屡建战功。绍兴十年(1140)存中为准北宣抚副使,因力主抗金,为秦桧所罢。绍兴十七年(1147)岳飞为秦桧所害。韩世忠等主战名将,亦相继殁。存中凭其久近高宗而幸存朝堂。绍兴二十年(1150)授封恭国公。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桧所罢黜官皆复用。陈康伯为宰相,起存中总军事,以备北伐。但终因宋高宗惧敌,一再主和,不敢求进,存中又复被罢职闲居。孝宗即位,才又复起为御营使。随即金兵集杨州,谋与宋决战。存中不渡,临江固垒以坚持。金人不能持久,寻求结盟而退。乾道元年(1165)存中班师还朝,被加封为昭庆军节度使。二年,十一月,存中去世,年65岁,憎太傅,追封信王。其子杨倓上言,五世祖名信,虑合回避。诏从之,改封和王,谥“恭毅”。

存中一生,天资忠孝,临阵勇毅克敌,终身以恢复为志,绝口不谈议和。宿卫出入四十年,受皇命大小二百余战,也曾与农民义军对过阵。但他保国保朝抵抗外来入侵的志向一直未变。忠孝在心,耀显人生。祖父、父亲阖家全死于国难。祖母刘氏流落蜀陇,存中间关数千里,终迎以归。生三男四女。显世不忘国忧,曾献楚州(今江苏淮安)私田三万九千亩,助国家屯围养兵。即逝,诗人范成大(11261193)绍兴进士,曾作《太傅和王挽歌词》以悼念之。

翦伯赞《咏杨令公》诗

杨家传说遍河东,妇孺皆能说令公。

莫道封侯无李广,人民巨眼识英雄。

(书见《杨家将咏赞》115页,中国书店新近出版。)

相关文章
2014-01-07 16:28:56
2014-01-07 16:07:44
2014-01-07 16:04:10
2014-01-07 15:42:50
2014-01-07 15:38:03
2014-01-07 15:32:48
2014-01-07 15:18:06
2014-01-07 16:16:42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