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作品择目 >> 杨家将文化系列丛书 >> 《古麟州与杨家将》 >> 目录 >> 古麟州与杨家将 >> 论杨宗闵在麟州任职事 >> 阅读

论杨宗闵在麟州任职事

2014-01-07 15:42:50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1169
内容提要:杨宗闵是麟州杨氏家族中,第四任麟州刺史,却有人想把他说成是与麟州杨氏家族没多大关系的人,把他在麟州的长期驻守,竟然说成是“仅仅几个月”的临时任职。

 

杨宗闵是麟州杨氏家族中,第四任麟州刺史,却有人想把他说成是与麟州杨氏家族没多大关系的人,把他在麟州的长期驻守,竟然说成是“仅仅几个月”的临时任职。好像人类的历史发展并非客观存在,似乎神木的地方史也可以由人主观臆定。对此,笔者在看出误导的情况面前,尽管自知才疏学浅,也不愿盲目屈从。于是将个人所见提出来,以供读者审鉴。

杨宗闵,旧《神木县志》记他“山西代州崞县”人①。他是北宋末期,又一位出任麟州刺史的杨姓人。他在麟州由一个普通的武士,屡因功被提升,从守将到州刺史,从麟州刺史到都巡检,从麟府都巡检又被提调升迁为贵州武功大夫(兼贵州刺史)②,在古麟州(即今陕西神木县)任期长达40余年之久。然而,最近有权威人士考证说杨宗闵“他确实当过麟州知州,但这是临时性的,只有短短几个月,根本没有把家搬过去,便改任永兴路马步军副都总管,一年半后,血战而死”。

此说,如果出自一般人口中也无关大局,可这却是专家、教授之论,其影响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直接影响到我神木地方史的正误问题。所以,我不得不加以分析,交诸方公议,以正视听。

目前在杨家将问题研究中,尽管文章不少,可大多仍然是翻来覆去地抄书,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所谓的新证,其实也只是前人早已证明了的。与之同时,有些人对前人没有写进书中的事,哪怕是出现在眼前,也要绕开走,要不就是急急忙忙下结论。这就导致了专家们的“绝对正确”和学者们的“人云亦云”,失去深研,不思进取。眼下,在杨宗闵问题上出现不少分歧。笔者认为,争论一下是有好处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③

1.依据宋人刘一止《苕溪集》一家之言的所谓墓碑,就认定杨宗闵的孙子杨沂中不是杨业的后代,我觉得结论太早。在杨家将问题上,这样忙于结论,反而让人无据可信。

2.否定杨宗闵在麟州的长期任期,说是仅仅“几个月”,想抹杀杨宗闵调来麟州之因,从而否定麟府杨折两家存在的姑表关系,以断定代州崞县的杨宗闵与麟州杨氏“毫无关系”或“十分遥远”,实属欠妥。

3.否定《弘农杨氏族史》④中,表列杨爚为杨弘信之父(杨业的祖父)与《折氏家族史略》中⑤,关于麟府地方史的可贵资料。从而对杨家将先祖在麟州也持怀疑。但权威人士自己却拿不出推翻上述二著所见的任何论证来。

据此,这里就我们所知,对杨宗闵的事,特别是其麟州任期,粗陈管见,敬求指导。

其一,从《宋会要》中,我们得知“绍兴中(十七年,1147)杨倓的父亲杨存中(即沂中)追封信王,缘五世祖名‘信’,虑合回避,改封和王”。又从《宋史·杨存中传》得知“存中既显。以家庙祭器为请,遂祭五世。”二史印证,说法合一。因之,我们无法相信《苕溪集》的个人孤证。理由是:杨存中的儿子杨倓,绝不会在皇帝面前连他的老祖宗是谁也搞不清楚就敢请命改封。南宋孝宗皇帝的御封诏文,应该比《苕溪集》的一家之言可信。皇家诏书不可能无根由捏造出来。在如此史实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硬要改“信”为“倍”⑥,给杨宗闵再找一个老“祖宗”。

其二,说杨宗闵出任麟州刺史是“任过麟州知州”。知州是“官”的名称,不是临时的任职;“知麟州”、“知府州”中的“知”是动词,即“管理”之意。所以“麟州知州”与“知麟州”在史乘中是两个不同概念。杨宗闵出任“麟州刺史”在当时不是出任麟州“知州”。改“刺史”为“知州”,其目的是为证明“临时性”的“几个月”。实际上弄巧成拙,不仅露出所言无据,而且导致“官”、“管”混淆,造成玄乎。值此,我们先看一下杨宗闵在麟州任期的实际情况。

“元丰四年(1081),其缘亲折克行为麟府路长官,克行父折继闵与宗闵为表兄弟,而麟州世有杨氏族人⑦,宗闵遂为麟州守将,助克行理州事。”这就是说,早在1081年,杨宗闵就已经到了麟州,在折克行帐下为麟州守将。而且是因他们家与折家有缘亲关系,被引进任用的。

“元符元年(1098),宗闵从折克行败西   夏军,以功授任麟州刺史,以备西夏。”“其子杨震随父任麟州小校”,也开始步入军营。这就是说,杨宗闵任麟州刺史时,他已经任麟州守将在麟州度过了17个年头。

“政和五年(1115),杨宗闵复与折克行子折可大取西夏藏底河城,其子杨震从征,拔剑先登,推功第一。”又因功,宗闵升任麟府都巡检,子震调任麟州建宁寨⑧守将。时杨宗闵在麟州又度过了担任州刺史的17年。

“宣和七年(1125),杨宗闵被调迁出任贵州武功大夫”。时杨宗闵又度过了在麟州担任麟府都巡检的整整10年,这才离开麟州。

据此,杨宗闵在麟州的任期,从1081年到麟州为守将,到1098年任州刺史,到1115年任麟府都巡检,到1125年离开麟州,总共为44年。所以,我们不能理解权威人士所说杨宗闵在麟州任职仅仅“几个月”的“铁证”从何而来?

其三,杨宗闵刚刚步入青年期就来到麟州,一因与折氏有“缘亲”关系,被优先录用;二因麟州有其族人,即麟州杨氏家族。同样,杨宗闵年逾花甲离开麟州南下,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

这就是在1125年这一年,金俘辽天祚帝,历219年的辽国被金灭亡。北宋王朝以为与金有约,就可以从此“天下太平”了。朝廷内大办“花石纲⑨”,准备享受盛世清福。政事、国防起用只会给皇帝“拍马屁”的蔡京、童贯。这些人根本不懂军事,最怕打仗。于是他们为了讨好金人,就封闭消息,撤边罢塞,北将南调,避免冲突。杨宗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升迁贵州武功大夫调离麟州南下的。然而,金灭辽后,继续南侵。西路军围攻太原后,金军三路人马直扑开封(汴京)。这才使宋徽宗惊慌失措,取消“花石纲”,急下“罪已诏”,号令天下各路人马进京勤王。所以,杨宗闵南下贵州不久就勤王北上,归宗泽麾下。初是驻军扬州,遂即又为了牵制西夏、残辽和金军从关中东出,宗泽命令杨宗闵任永兴路都总管返回陕西,并遥领其麟府本道人马。

可是,就在他离开麟州,南下贵州,又北上勤王之际,残辽部将小鞠录趁麟州空虚之机,攻破麟州的建宁寨。知寨守将杨宗闵之子杨震,及其孙居中、执中全家遇难⑩。故,宗闵西返后已难顾接麟府。先是转战关中,后来退保长安。只惜到“建炎三年(1129)七月,宗泽死,金陷开封,济南刘豫降”。接着河东经制副使傅亮也叛变。宗闵四处无援,孤军奋战,又逢地震,金兵从倒塌的城陷口冲入长安。杨宗闵坚持巷战不降,后来终因寡不敌众“力战死于墙壁间”。试想,杨宗闵如无此壮烈的经历,仅仅几个月的话,旧《神木县志》岂能那么留记?至于杨宗闵在麟州45年究竟把家搬到麟州没有,我们已知其子孙的家全在麟州的建宁寨;同时又知他在长安殉职后,其妻刘氏尚由汉中进入巴蜀。可见他任职期间是带家属的。那么他在麟州45年带家没有,似可无需回答。

其四,在《弘农杨氏族史》内,有杨爚为杨安贞子,杨弘信之父,不仅列传,且被排列于书中弘农杨氏的《越公房分支新昌房杨氏家族世系表》中。杨弘信又被起列为北宋杨家将及其后辈世系表中立祖。关于杨爚“名不见经传”,并不说明他不存在。在神木地方杨姓可见家谱中,不仅有对杨爚的记载,而且还有称其为“麟州王”的传说。家族还共尊之为麟州杨氏始祖。这能说是平白无故的巧合吗?同时,杨弘信能成为“麟州地方土豪”,也非一朝一夕可为。立《新昌房杨氏家族世系表》的人,他们也应该是有过考证的。现在我们要想否定人家的,就应该拿出自己可以推翻他人之说的论证来。自己说不出论证来,就该深入研究一下别人为什么那样说。盲目地否定一切,最容易导致学术研究的混乱。就拿《折氏家族史略》一书来说,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戴应新先生,通过在神木、府谷两县多年跋山涉水和深入地方调查十多年,于20世纪80年代末,终于完成此著,为我们研究神府地方史和杨家将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可信资料。所以我们对《折氏家族史略》和对《弘农杨氏族史》一样,十分珍贵。有人认为此书“错误很多”,不值一提。其实,就我们所知,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谁都难免出现差错,但就目前来说,尚未见有谁在神府地方史研究上超越过戴氏在这本书里的成就。

所以,我认为:学问凭的是深入研究,口喊要证据,自己却拿不出可信证据,实在是难以服众的。只有把自己置放在群众中,深入实际,以学习、实践的科学发展观来研究问题,才不会发生类似杨宗闵,在麟州任职期“几十年”与“几个月”重大落差之误。

【注释】

①清·道光《神木县志》(下称《旧县志》)人物志(上)宦迹篇。

②贵州杨维森《新昌房分支北宋杨家将及其后裔》杨宗闵传。

③神木《杨家将文化》2009年第四期《关于“杨沂中不是杨业的后代”问题之我见》。

④《弘农杨氏族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⑤《折氏家族史略》,陕西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

⑥按《宋会要》与《宋史》,杨上五辈人排列为:

信—业—延彬(?)—宗闵—震—存中。

按《苕溪集》碑文,则为:

倍—日新—仲(付)臣—宗闵—震—沂中(即存中)。

⑦《弘农杨氏族史》所提为前言杨折关系的补语。专指的就是杨宗闵他们杨家的族人,不是与宗闵家遥远的杨姓。

⑧建宁寨,因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升麟州为建宁军而有其名。三年后,(969)二月,太祖下河东,兵临太原城下。时,河外麟府,虽经归周(后周)入宋,但仍为杨折各自主政。于是诏府州团练使折御卿赴太原前线朝见,擢为永安军节度观察留后。随后,又下诏建宁军节度留后杨重勋为建宁军节度使。大宋皇帝的如此用心,自然可知。所以建宁军的政治中心,当时仍在麟州城里,以后才修的建宁寨。按宋臣张亢、张兔毛川(即今县城城川)大捷,是在建宁寨附近,则建宁寨初建时当建于州城南川山头上(即今县城东山梁上)。1038年元昊称帝,1041年攻麟州所破建宁寨即此。第二年,重修建宁寨时,宋夏斗争激烈,不可能复修原址上。于是新寨移建于“麟府间”(即今府谷县新民镇山头古堡,原名镇羌堡)。所以,宗闵子杨震任建宁寨守将及其住家,当是后来位于今府谷地的建宁寨。

⑨为宋徽宗赵佶的事。他任用蔡京、童贯主持国政,穷奢极欲兴建华阳宫等宫殿,同时搜刮江南奇花怪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园,促使北宋灭亡。(《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历史分册·古代史)

⑩清道光神木《县志》人物(下)忠烈篇。

相关文章
2014-01-07 16:16:42
2014-01-07 16:04:45
2014-01-07 15:44:54
2014-01-07 15:40:10
2014-01-07 15:35:34
2014-01-07 15:26:51
2014-01-07 15:08:22
2014-01-07 16:28:56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