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作品择目 >> 杨家将文化系列丛书 >> 《陕北历史文化与杨家将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目录 >> 范仲淹的《渔家傲》作于麟州红楼 >> 阅读

范仲淹的《渔家傲》作于麟州红楼

2014-02-10 16:06:07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474
内容提要: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词作虽不多,但他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却都是脍炙人口之作。

 

——兼谈范仲淹与庆历西事

 

神木县杨家将文化   云州子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词作虽不多,但他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却都是脍炙人口之作。特别是《渔家傲》一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开边塞词之先河,后来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派词与之一脉相承,故此词被后人誉为“词史之绝唱,词坛之丰碑”。

历来的评论家都认为,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唐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说这是仁宗康定、庆历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耀州时作于延安。从词的内容看,是西北边疆的所见所感,与范在西北军中的经历分不开,但这首词是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卸任陕西官职,在朝廷任参知政事,受命巡边西北时作于麟州(当时属于河东)红楼,这可以从词本身描写的环境、抒发的思想感情和有关史籍、地方志资料中找到根据。

 

 

要证明范词作于麟州,首要前提是范仲淹必须到过麟州,这在史书、年谱里是有明确记载的。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三月被任命为陕西转运使,后又知永兴军,八月兼知延州。庆历元年因与元昊通书信、焚元昊书被降职,但一直留任陕西,先后知耀州、庆州、并任枢密副使。庆历三年七月为陕西安抚使,八月回朝任参知政事。庆历四年六月“参知政事范仲淹为陕西、河东安抚使”。“适有边奏,仲淹固请行,仍使宣抚陕西、河东”“受命主西事”(《长编》卷150)

宋范之柔《范文正公年谱补遗》记,庆历四年“九月,公在并州,安抚民众”。二十日枢密院下文,奉旨就近选拔人知麟州(当时属河东),他与知并州明镐商议,举閤门祗侯张继勋为麟州知州。与明镐从河东一路巡视,处理地方事务。十月十日到麟州,现场办公,给当地减免酒税。“初,麟州无酒务,不榷酒利,宽假边民,自庆历二年十二月,榷起酒利。十日公到麟州,悲居民贫困,出榜并札与麟州,令百姓依旧任便开沽”,在麟州逗留期间,他“体量二州(麟、府)四面边疆,并无城寨防护,人户不敢复业,遂与明镐商量,申奏乞修复城寨(《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779页)。建议朝廷让张亢率众增修堡寨,使“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安”(《长编》卷152)。“(十二月)十六日,公自麟府路回到岢岚军”。以此可知,范仲淹曾视察麟州是确定无疑的。

 

 

《神木县志(道光)》艺文志收录了范仲淹的一词一诗。词即这首《渔家傲》,题为《麟州秋词》;诗题为《留题麟州》。

  麟州城在窟野河东岸的山顶上,视野极为开阔,城最高处建有红楼(关于红楼,见拙作《麟州红楼考》,刊载于2008年第4期《杨家将文化》)。站在红楼即可瞭望对面的羌山,羌山是西夏的领地,本来西夏与宋边界在羌山以西五六十里。“麟州城之西,临屈野河(今神木边境内的窟野河),自河以西,直抵界道,五六十里,并无堡障斥堠,以此,夏得恣耕其田,游骑往往直至麟州城下,或过城东,州人不知”,这是司马光《论屈野河西修堡状》里描写的情形。他建议“急于州西二十里左右,增置二堡”,以阻扼夏人侵袭。

朝廷官员、文人墨客,在麟州红楼多有题咏。文彦博视察麟州时,曾在红楼题诗(可惜已佚),后知州将其诗镌刻楼上,文又赠诗答谢,其中有:

昔年持斧按边州,闲上高城久驻留,

曾见兵锋逾白草,偶题诗句在红楼。

范伸淹的《留题麟州》诗为:

宣恩来到极西州,城下羌山隔一流。

不见耕桑见烽火,愿封丞相富人侯。

“宣恩”是说他奉旨巡边,宣扬皇帝的恩德。“极西州”是说麟州在宋的最西边。《宋史·夏国传》记:“初,麟州西城枕睥睨,曰红楼,下瞰屈野河”。站在红楼上,能远眺对面的羌山,俯视城下的河流。“不见耕桑见烽火”,当时宋夏对峙,李元昊不仅南下进攻鄜延,而且东向侵犯麟府,1041年李元昊曾率数万精兵大举围攻麟州,“元昊以前月(七)戊辰攻围州城,是月,逾屈野河西山上的白草平,距城十五里按军”,这一次李元昊攻破了宁远寨,但未攻下麟州,即“解围去”(《长编》卷133)。“愿封丞相富人侯”,富人侯,即富民侯,《后汉书·鲜卑传》记:“(武帝)既而觉悟,乃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人侯”,指将大鸿胪车千秋封为“富人侯”。唐代避李世民讳改为“富人侯”是指当官应该以“安天下,富百姓”为宗旨。这首诗感叹战乱使百姓难以安居乐业,希望当官的能造福百姓,这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渔家傲”词是一致的。

 

 

麟州城建立在窟野河东岸山顶上。此山古称铁建山,延绵数十里,重峦叠障,秦长城即穿插山间,窟野河东群山蜿蜒,城对面是羌山,即今广袤无垠毛乌素沙漠南沿,为宋夏边境。宋时水草丰茂,良田相间。《渔家傲》上半阙所描写的地理环境和塞外秋色,正与此相符。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障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其中的“塞下”、“四面边声”、“长烟落日”、“孤城”、还有后半阙的“羌管悠悠”,表现的正是边塞重镇麟州特有的环境和风景。

“塞下”(一作“塞上”),《汉语大词典》释为“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还释为:“边塞附近,亦泛指北方边境地区”)。麟州在长城沿线,地处边塞地区。广义来讲“延安”也有“塞下”之称,但延安不是“孤城”。当时的延安府与西夏北面隔着绥德军,西北有保安军、定边军,西面有环、庆二州,其间有数十座寨堡,距夏境有150里之遥。尽管西夏军在庆历中曾打到延安附近,但始终没有攻下延安城,最后撤军回去。麟州“孤悬河外”,一度时期曾与西夏隔窟野河相望,北面即为辽的统治区域。庆历间朝廷曾有一场麟州废存的争论。知并州杨偕曾上疏言:“惟麟州孤垒”,“远在绝塞”,建议迁往河东。而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等人却不同意。司马光认为“若麟州移废,则五寨(指麟、府之间的五座寨堡)势亦难存,兀尔府州,便为孤垒”。欧阳修说:“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矣。”宋仁宗也认为“麟州古郡也,咸平中尝经寇兵攻围,非不可守。今遽欲弃之,是将退以(河)为界也,其谕偕(杨偕)建修复宁远寨,以援麟州。”范仲淹亦力促边将张亢加固五寨(《长编》卷134)。这里所讲的咸平寇兵攻围麟州是指,10226月西夏李继迁曾以二万骑围攻麟州,被知州卫居实击败,死伤万余人,“拔寨遁去”(长编卷52)。“四面边声”是边境特有的氛围,前人解释已详尽。而“长烟落日”,是由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化来的,表现的是塞外雄浑壮阔风光。“羌管悠悠”,悠悠是缓慢悠长的管乐声。麟州汉羌杂居,与党项羌隔河对峙,悠扬笛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寒霜满地的深秋,烘托出一种凄切哀怨的氛围。

麟州城建在山顶上,视野开阔,在秋高气爽之季,站在城楼上远眺,四周景色一览无余,而延安城依山而建,处于群山围拱中,视野并不开阔,即使站在城墙上,看到的也是邻近的沟壑山丘,很难看到以上的壮阔景色。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的下半阙是抒情,反映的思想情绪比较复杂。一方面,“浊酒一杯家万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从守边将士的角度抒发感慨。长年征战,“将军”、“征夫”已经厌倦了无休无止的征战生活,他们长年征戍,思乡心切,渴望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但战事不已,只能在万里之遥,饮酒思乡,和着眼泪把酒咽到肚里。这表现了范仲淹对守边将士的同情,也是自己多年守边的切身体验。 “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的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边境不宁,敌人不断入侵,将士守土有责,没有办法从战争上退下来。“归无计”,既表现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同时也表现一种爱国情怀,作为志士仁人,爱国将领,是不甘心碌碌无为。“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追求的三不朽,况且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思想的范仲淹是有远大抱负的,渴望平定边乱,抵御外辱,建功立业。而他的抱负却难以实现,这要从他在西北守边的经历来谈。

 

 

仁宗初年,西夏势力渐盛。李元昊(10321048在位)在仁宗宝元二年(1038)正式称帝,此时西夏已据有以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中心西北地区的14州。称帝不久,即悍然入侵鄜延地区。尽管宋廷加紧防范,构筑了泾原、秦凤和鄜延、环庆四道比较严密的防范体系,却多次被攻破。康定元年(1040)在延安西北的三川口,宋军大败,主将刘平被俘(《长编》卷126)。其后,宋派夏竦总揽陕西沿边四路军事指挥,此时韩琦、范仲淹也作为夏的副手参与防御。庆历元年(1041)宋军又败于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城北),包括主将任福在内的6000名官兵阵亡(《长编》卷131)。宋方又调整指挥,分陕西为四路沿边招讨使防御,结果第二年(1042)闰九月,又大败于定川砦(宁夏固原县中和乡),主将葛怀敏及万余将士战殁(《长编》卷137)。直到庆历四年宋夏议和成功,战事才停息。

范仲淹是于康定元年(10403月由陕西安抚使韩琦推荐任陕西都转运使,同年7月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8月又代张存知延州。此时的延州正处于西夏的威胁之下,朝廷在延州陈兵18000人,部署领10000人,钤辖领5000人,都监领3000人,规定“有寇则官卑者先出”。范仲淹到任后,整顿军务,重新调整战略部属,分州兵为6将,每将领3000人,分部设防,“量贼之众寡,使更出御敌”。并以修复城寨为远图。筑清涧城,修复承平、永平等废寨,构筑起坚固的防御体系。同时屯兵营田作为持久之计,“属羌归业者数万户”,使西夏不敢轻举妄动。以至西夏兵相诫说:“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老范老子(指原知州范雍)可欺也”(《长编》卷128 宋楼钥《范文正公年谱》)。

可惜,不久范仲淹被解职。原因是,这一年元月,元昊遣使到延州约和,范因“察元昊未肯顺事,且无表章,不敢闻知朝廷,乃自为书谕以逆顺”(《长编》卷130)。不久元昊又派亲信野利旺荣带书信给范仲淹,范看信后,当着使者的面把信焚烧,而暗暗抄录副本,书有26张,他觉得不能让朝廷看的有20张,都烧了,又对书信作了删改才转呈朝廷。书达朝廷后,大臣都认为范仲淹不应当自作主张与元昊通书,古有“人臣无外交”之规,又不应当擅自焚毁元昊的书报。朝臣宋庠认为应将范仲淹斩首。幸亏杜衍等人保奏,仁宗“乃薄其责”,将范仲淹降为户部员外郞,知耀州,不久又知庆州。他在任筑大顺城,招抚当地大族。庆历二年十一月又任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沿边招讨使,在任屡上疏言边防问题,在陕三年 “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每召公归矣”(《长编》卷139)。《名臣传》记“公(范仲淹)与韩琦协谋,必欲收复灵、夏、横山之地。

边上谣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宋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庆历四年,朝廷同时任命韩范为枢密副使,二人以西事未宁,五次请辞,未得朝廷允许,只得回朝,但他心系西事,仍密切关注陕西河东战事,多次上疏,条陈对策。“燕然未勒归无计”,正是他壮志未酬,却不能在第一线抗夏的无奈心情的真实写照。在延安任上,他完全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不会有这种惆怅。

综上所说,我认为范词作于麟州红楼。据宋人魏泰《东轩实录》说,范仲淹在西北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阙,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其为“穷塞主”之词。这也许说的是实情,经典之作往往来自长期的体验和积累,长期深思熟虑,“偶然得之”,这是文学创作常有的。范仲淹在延、庆有许多唱和之作,反映他当时的情思感念。站在麟州城红楼上,面对奇异的塞上秋色,仰视南归的大雁,回想自已宦海遭遇,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吟下这首千古名作。

相关文章
2014-02-17 15:18:55
2014-02-17 14:43:37
2014-02-11 14:06:26
2014-02-10 16:45:06
2014-02-10 16:40:51
2014-02-10 16:06:07
2014-02-06 10:53:37
2014-01-21 14:03:10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