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木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欢迎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百家之言 | 作品择目 | 史海钩沉 | 人物春秋 | 寻根探源 | 影视戏剧 | 遗址遗迹 | 图片集萃 | 杨家城开发 | 今日神木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作品择目 >> 杨家将文化系列丛书 >> 《陕北历史文化与杨家将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目录 >> 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文献综述 >> 阅读

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文献综述

2014-02-10 16:40:51 来源: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浏览:2255
内容提要:北宋杨家将骁勇善战,满门忠烈,其故事流于小说、戏剧者易见,唯民间说唱如鼓词一类作品,因长期依赖口耳相传,少见书面文本流传。

 

延安大学文学院   孙鸿亮

 

北宋杨家将骁勇善战,满门忠烈,其故事流于小说、戏剧者易见,唯民间说唱如鼓词一类作品,因长期依赖口耳相传,少见书面文本流传。晚清民国时期,西洋石印技术传入,尤利于影印缩版,俗文学读物进入商业化运作,上海等地书局大量刊印鼓词刊本。这类石印本鼓词曾广泛流通于民间,“文革”中大量被毁。现存600多种散藏于国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复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吉林图书馆,以及山西大学文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本文据笔者个人所藏,并参考相关目录学著作,先叙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书目、印行书局、出版时间及故事梗概,次分述其源流及文献价值。

 

一、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书目

 

笔者所藏晚清民国鼓词为近年来收藏,来源主要是民间说书人和河北、天津、山东、辽宁等地旧书市场。其中,《杨家将》故事14种,分叙如下:

1、《绣像杨家将》,上海锦章图书局,不署出版年月,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24回,有函套,又名《绣像杨家将鼓词》。叙潘洪之子潘豹天齐庙设擂,七郎杨熙与众兄弟出天波府游玩,结交岳胜、孟良、焦赞三人,酒醉,登台打擂,立劈潘豹。潘洪私贿御史陈青,将老令公、六郎、七郎父子严刑逼供,绑缚法场。佘太君、武安王赵璞、寇准等保本,太宗不从。逢南唐谋反,八贤王保奏杨家父子征南,将功折罪。

2、《绘图八虎闯幽州》,上海大成书局,出版年月不详,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有函套,又名《绘图新编宋朝历史小说杨家八虎闯幽州说唱鼓词》。宋太宗往五台山还愿,被困幽州。杨业父子救驾解围。辽主天庆王设宴金沙滩,杨氏兄弟假扮宋王君臣前往。宴间,大郎以袖箭射死天庆王。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杨业痛失众子,同六郎、七郎保驾还朝。

3、《寇莱公审潘洪》,上海茂记书庄,出版年月不详,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有函套,又名《绣像寇莱公审潘洪鼓词》。杨业被困两郎山,碰李陵碑亡。七郎搬兵,被潘仁美射死。六郎回京告御状,八贤王保奏呼丕显捉拿潘仁美。寇准设假阴曹,潘仁美招供。六郎黑松林截杀潘洪父子,以报前仇。

4、《绣像牤牛阵》,上海茂记书庄,宣统二年(1910)孟夏,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14回,有函套,又名《新刻绣像牤牛传》。叙新科状元谢经武奉旨夸官,恃岳父王强之势,将天波府下马牌坊拆毁。真宗听信王强之言,传旨把太君绑缚刑场。众忠臣保本不从,八贤王怒打监斩官、王强,大闹金銮殿,真宗乃赦太君无罪。老太君怒气难消,卧病在床。六郎杨景闻报,带领孟良、焦赞私回汴梁探母。焦赞夜闯状元府,杀谢经武全家一十八口,留下血字。六郎被判充军云南,遇任唐回。二人相貌难分,任唐回贪恋柴郡主,心怀不良,欲害杨景,反被杨景所杀。杨景遂诈死埋名,冒充任唐回,贩卖耕牛。萧太后闻知杨景已死,命韩昌为元帅,率兵百万犯宋。宋军高琼为元帅,杨宗保为先锋,八贤王、寇准随营,即日率领50万人马救太原。杨宗保大战韩昌,寡不敌众,太原被围,八贤王君臣逃进英州,复被番兵包围。杨景贩牛至英州,与呼丕显巧定冰城计,又得任道庵赐兵书,大摆牤牛阵,解英州之围,救驾回朝。下接《大破天门阵》。

5、《绣像天门阵》,上海茂记书庄,宣统庚戌(1910),石印,袖珍本,线装,凡20集,每集41函。《江东茂记书局图书目录》广告词云:“北宋故事,大破天门阵鼓词,第一集至第二十集,每集四册,定价洋一角五分。北宋杨家将,忠孝节义,真个是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杨家功劳最大之事,即是大破天门阵。本书将其事说得有头有尾,明明白白。其中人物,真个是男有刚强,女有烈性,情节可算得五光十色,热闹非凡。奇奇怪怪,男男女女,村村悄悄,忠忠奸奸,真是五花八门,变幻不测。列位看过,包你越看越要看。要知天门阵如何破法,还请买部去看过明白。”笔者藏《绣像天门阵初集》、《绣像二续天门阵》、《绘图三打天门阵》、《绘图四打天门阵》、《绘图五打天门阵》、《绘图七打天门阵》、《绘图八打天门阵》、《绘图十一打天门阵》、《绘图十二打天门阵》、《绘图十三打天门阵》、《绘图十五打天门阵》、《绘图十七打天门阵》,凡12集。

6、《大破洪州鼓词》,上海大成书局,民国十二年(1923)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32回,有函套。一名《新刻大破红州》、《说唱大破红州》、《绣像双挂印》。叙宋仁宗时,北辽妖僧白天祖侵犯中原,扰乱边境,杨景、杨宗保父子领兵征剿,被困洪州。杨宗保回朝搬兵,红石山遇白莲公主,收茂赛花、万金桂。寇准用计激穆桂英,穆桂英挂帅,杨宗保为先锋。宋军大破锯齿关,收降白莲公主,白天祖逃往铁板关。下接《杨宗英下山》。

7、《绣像杨宗英下山》,上海广益书局,民国戊午年(1918)冬,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28回,有函套。叙述穆桂英战场产子,请父帅杨景代守铁板关,白天祖搬来白云长老和紫岭仙姑,用妖法伤了穆桂英和杜金娥。七郎之子杨宗英被王禅老祖收为徒弟,奉师命下山救母,大败白云长老。

8、《说唱洪羊洞》,上海江东茂记书局,民国九年(1920),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又名《新编洪羊洞孟良盗骨说唱鼓词》。叙太宗兴兵伐辽,杨令公误人胡元谷,碰碑而死。辽人收令公骨殖,藏于洪羊洞。杨景遣孟良盗骨,安葬祖莹。及班师回朝,令公托梦前所盗之骨是假,真骨仍在洪羊洞望乡台上,六郎再遣孟良盗取,焦赞暗随其后。至洞中,孟良觉背后有人,误杀焦赞,因悲痛引咎,将令公遗骨交人带回,即刎颈而死。六郎闻讯,痛心不已,忧虑成疾,白虎将星现于郊外,被八王赵德芳射伤,遂至不起。贤王探病,知射伤六郎,痛悔不已,病逝。不久,六郎亦逝。

9、《杨金花争帅印》,上海茂记书庄,民国元年(1912),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16回,又名《绣像杨金花争帅印鼓词》。宋仁宗时,狄青奉旨征南,教场操演人马,杨金花女扮男装夺得帅印。狄青奏老太君藏匿好汉,欺君谋反,杨门众寡妇被缚法场。吕蒙正、苗从善、包拯等保本,仁宗不听,差禁军往抄天波府,逼反文广、金花兄妹。下接《杨文广征南》。

10、《杨文广征南》,上海江东茂记书庄,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每卷6回,共16回,又名《绘图杨文广征南鼓词》。八贤王闻听佘太君被缚法场,文广、金花兄妹欲反,急忙上殿保本,仁宗赦杨门,命狄青为帅、文广为先行,与八贤王一同征南。杨文广大战竹茶关,收吴金定、刘香春,火烧卧凤山,兵发铁锁关。狄青父子暗通南唐,欲害八贤王,被吴金定擒获。杨文广与呼延庆合兵,大破寿州城。

11、《绣像十二寡妇征西》,上海大成书局,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32回,又名《杨文广征西》。宋神宗时,西夏打来战表,杨文广奉旨征讨,被八臂鬼王困于白马关,偏将刘青变作青犬搬兵,王怀女、穆桂英等十二寡妇征西,大破昏迷阵,斩鬼王,西夏降。

12、《绣像迷仙阵》,上海锦章图书局,不署出版年月,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有函套,又名《绣像说唱大破迷仙阵鼓词全传》。宋仁宗时,狄青父子勾结南唐毫王作反,杨文广、呼延庆被困迷仙阵。杨怀玉奉师命下山救父,大战妖道,中毒,被红云山仙姑搭救,结为夫妻。仁宗宠狄妃,命狄龙挂帅。杨金花、杨怀恩私出天波府,大闹校军场,将狄虎打死,杨门被缚法场。芦花王回京,保奏小将怀恩为帅,二下南唐救父。过五当山,窦一虎收抱月公主,南唐大败。杨怀玉夫妻赶到,合兵大破迷仙阵,兵困寿州城,毫王降服。

13、《绣像金陵府》营口承文信书局,光绪丙午(1906)荷月,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不分回,有函套。九帝钦宗时期,佘太君三上表章,奏请辞朝,回归西宁。路经金陵府,为黄土山寨主李龙所困,魏宝童奉师命前来搭救,用土遁大败妖道,擒李龙之女李月英,二人结为夫妻。杨门八世孙杨金豹亦奉师命下山,将妖道打死。妖道阴魂不散,搬来师傅陀头真人,将扬金豹困于八卦阵内。魏宝童请来金豹师父长眉大仙、东方朔,众仙大破八卦阵,陀头逃走。下接《归西宁》。

14、《绣像归西宁》,营口承文信书局,光绪丙午(1906)荷月,石印,袖珍本,线装,4册,4卷,不分回,有函套。杨家男女行至潼关,扬金豹等又被守业龙妻困于龙宫,后设计逃脱。西番王不仁,百姓向太君诉冤,太君命魏宝童、扬金豹擒番王女羞花公主,番王降服,重修杨府。

以上14种,笔者藏。又据《中国鼓词总目》,以下5种存目:

15、《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上海槐荫山房,不署出版年月,石印,32开,上下卷,一册,又名《新刻杨六郎二气还魂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未见藏。

16、《金枪传两狼山小祭祖》,上海椿荫书庄,民国石印本,收入《鼓词汇编》,北大图藏。

17、《杨排风扫北大祭祖》,同上。

18、《杨七郎三下南唐》,同上。

19、《兵困甘州城》,北京石印本(已毁),据《北京传统曲目》著录。

 

二、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的来源

 

关于晚清民国石印鼓词的来源,台湾学者胡红波认为经历了“由手抄本鼓词到石印本鼓词”[1]p224的发展过程,李豫则认为“直接从北方搜集有关鼓词的刻本和抄本,进行稍稍变动或直接上石制成母板印刷,这应该是上海石印鼓词创作来源的大宗。”[2]p35这些看法是有道理的。清代中期,北方各城镇出现了大量专门刻售通俗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曲和鼓词)的民间书坊。《扬州画坊录》卷十一载:“郡中剞劂匠多刻诗词戏曲为利,近日是曲翻版数十家,远及荒村僻巷之星货铺,所在皆有。”[3]p254北京还出现了一些专门抄卖、租赁说唱文学作品的书铺,如百本堂(又称“百本张”)、乐善堂、聚卷堂、永隆斋、兴隆斋、聚文斋、保安堂,等等。民间书坊和书铺为了赢利,一方面大量搜求民间艺人的“秘本”,另一方面则邀请下层文人进行整理和抄写,然后在庙会、集市租售。这类由北方民间书坊刻印和抄写的俗文学唱本是上海各书局石印本鼓词的主要来源。一些石印本鼓词虽然改变了版式,但仍保留了刻本原有的出版地和书坊名信息,可看出其底本来源。

1、上海江东茂记书庄石印本《绣像天门阵》卷四末云:“吕洞宾再摆一座天门阵,穆桂英二打天门称英强。众明公若是待买下册看,高密县南关去找德盛堂。”可见该鼓词源自“高密德盛堂”刻本,在改为石印时,仍保留了刻本原来的广告词。又,据李豫等《清代木刻鼓词小说考略》,木刻本《天门阵鼓词》(又名《新刻天门阵》,山西大学中国鼓词研究中心藏),扉页页有“光绪丙午刊(1906)、益友堂梓”字样。益友堂即山东淄博周村益友堂,约创办于光绪七年(1881),创始人徐文治、徐方坤等,1944年易名益友堂复记,曾在武定府、青州府设立分号。耐人寻味的是,益友堂刻本第四册卷末同样保留了德盛堂原来的广告词,可见同一作品为当时多家民间书坊竞相刻印的情形。

2、石印本《杨金花争帅印鼓词》末云:“这就是金花夺印一部书,下接着文广征南大交锋。说到这里住下罢,若要听文盛堂里去化(花)铜。”《清代木刻鼓词小说考略》有清刻本《杨金花夺印》(山西大学中国鼓词研究中心藏),并与民国上海石印本做了比较,同样可以看出石印本是在木刻本基础上形成的,并按照石印鼓词的体制,书前增加了人物绣像,划分了卷数和回目。不过,山西大学中国鼓词研究中心藏木刻本并非文盛堂刻本,而是署“文义斋梓”的字样。至于上海江东茂记书庄石印本《杨文广征南》,虽然未见木刻本,依据前书广告词,应当也源自文盛堂刻本。

3、《大破洪州鼓词》,光绪刻本,四册,八卷,书名页题《绣像破红州》,右栏上方仅见“光绪”二字,左栏有“京都藏版”,内文各卷卷首和中缝均名“双挂印”,卷首有白描人物绘图三幅,山西大学中国鼓词研究中心藏。据李豫教授言:“此本与《绣像双挂印》(按:《大破洪州鼓词》)石印本,内容文字基本一致。不同者,木刻本中文字出现一些的一些俗字,而石印本已将其变为通用字了。”[4]p87上海大成书局民国石印本又名《新刻大破红州》,说明据刻本重印。

4、石印本《绣像迷仙阵》开篇:“若买小书知古今,抄写刻板费尽心。行中有人从[]刻板,见书起义[]是小人。”可知该鼓词原有抄刻本。

5、《十二寡妇征西》,清丹桂堂刻本,线装,六册,六卷,又名《新刻十二寡妇征西全本》,吉林图书馆藏。经笔者比对,民国石印本《十二寡妇征西》鼓词与刻本内容、文字完全相同,民国石印本亦当源自清代刻本。

此外,《牤牛阵》、《洪羊洞》、《金陵府》、《归西宁》等亦见木刻鼓词存世,与石印本鼓词内容相同,且石印本书题多标“新刻”、“新编”字样,可知这些石印本也当来自木刻本。

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也出现了由石印向铅印鼓词演变的趋势,笔者收藏的《杨家将》铅印鼓词有《说唱杨家将》、《天门阵初集》、《天门阵二集》、《杨宗英下山》、《杨金花争帅印》、《杨文广征南》、《杨文广征西》、《金陵府·归西宁》等8种,出版书局仍集中于上海,有大新书局、沈鹤记书局、尚古山房等。除易为32开繁体竖排,并加以新式标点外,铅印本与石印本鼓词内容、文字几无差别,这对于认识清代鼓词的出版和流变是有意义的。

 

三、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的文献价值

 

鼓词原产于北方,其渊源可追溯至唐代变文、宋代陶真和元明词话,至清代中期发展成熟,盛极一时。《杨家将》鼓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与“说唐”共同构成了历史演义类鼓词的两大系列。现存十多种《杨家将》鼓词都是长篇大书,人物形象众多,故事情节丰富生动,讲述了杨家将几代人忠勇保国的英雄事迹,堪称一部规模宏大的英雄史诗。更为重要的是,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保存了传统民间说唱文学的珍贵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留了民间说唱的原始风貌

口头诗学研究表明,口头性和书面性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在口承性的一端与书面性的另一端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中间过渡形态。这种口承性与书面性呈类似谱系关系的现象,在当代民间文化中有多方面的表现”。[5]p76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尽管摆脱了口头说唱的“演本”形态而演化为案头“读本”,但仍保留了民间说唱的原始风貌。例如《绣像北宋杨家将》:

二人擂台比武,未有胜败,这且不讲。且说众家兄弟回了花园……住了,你这也说书的,本也啰嗦,俺常听那唱戏的唱那杨七郎打擂台,洛绫多着哩,哪里东一圈、西一网,费这一些事?列位明公:这杨七郎打擂台、众人回上花园,这是一齐的事,这说书的可无两个嘴,但凡一齐的事,再不能一齐说,少不得按下一头,再说一处……

类似叙述在鼓词中很常见。说书人在现场演唱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恍如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书场的气氛。在鼓词刊本中,还经常插入叙说说书辛苦和表现书场休息情形的书词,如“众明公要知下回一段事,且等着歇歇喘喘吃袋烟。”《绣像北宋杨家将》中,借着杨家兄弟八人往天齐庙观景,直接描绘了庙会说书的情景:

且说杨泰同着众家兄弟前来看景,至场子近前,一起站下,看了看到底是甚么景致。一看原是个说书的,又见那个说书的也极好。怎么说?极好的衣类、干净的口齿、密花的言语,说的是《三国志》。列位:他兄弟们极爱的是《三国志》,安心待往下听听。可巧的那个说书的说到回头,待住下。要知甚么是回头,他说的是虎牢三英战吕布,说到张飞枪挑吕布,那个人除冠、煞下鼓板,不说了呢,排官要子呢。众人听说要子,“哄”的一声散了大半。只见有一位少年立起身来说:“好混账,跑甚么?自古道光棍光棍,到处帮衬,真正是大家跑甚么?”那些人俱不动了。

从中可看出清代民间说唱的具体情况,从而,为研究传统民间说唱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2、保留了大量俗字、别字和方言词汇

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以北方官话为主,受口头传承方式的影响,书词中充斥着大量俗字、别字和方言词汇,一方面说明它源自民间口头说唱,最初的整理者和编撰者是书会先生和乡村文人,文化程度并不很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浓郁的民间趣味和地方特色。例如:

有个老拜识,他倒是行家。(《绣像北宋杨家将》)

那后边也有俺小小她大。(同上)

按:“拜识”,结拜兄弟;“小小”,小男孩;“大”,父亲。这些词都是典型的方言词汇,至今流行于陕西北部及山西、内蒙古一带。此外,还有大量别字,例如:潘皇(洪)、山再(寨)、走一招(遭)、尊背(准备),等等,似乎也与方言读音有关。除其语言文字学价值外,这也为我们考察这类鼓词的流行区域提供了线索。

3、为研究明清通俗文学题材的流变提供了个案文本

明清通俗叙事文学演变的规律是从书场到案头,再从案头回到书场。胡士莹在《话本小说概论》中指出:“明代的说书,大抵是根据文学作品再加发挥的。”[6]p373明嘉靖时期,在平话基础上已形成白话小说《杨家将演义》,清初又有宫廷大戏《昭代萧韶》问世,这些都为说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说书人和文人改编,出现了大量鼓词作品。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又是直接翻印清代刻本和抄本的,填补了清代杨家将说唱文献的空白。作为个案文本,通过与同题材小说、戏剧的比较,自然有助于我们认识明清通俗文学的流变规律。

与小说相比,《杨家将》鼓词故事内容更为丰富,增加了大量神话描写。以《绣像天门阵》为例,共20集,每集4册,约180万字,不仅字数比小说多出了十多倍,其中诸神斗法、正邪相争的许多神话描写和情节也是小说中所看不到的,充分显示了民间文学想象丰富的特点。至于《迷仙阵》、《金陵府》、《归西宁》等鼓词所讲杨家后代杨怀玉、杨金豹故事,更加超出了小说的叙事范围,为地方戏曲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题材。

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处理上,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还充分体现了听众的心理和审美趣味。例如《绣像北宋杨家将》叙述七郎立劈潘豹后,潘仁美私贿御史陈青,将老令公和六郎、七郎严刑逼供,绑缚法场处斩,消息传到天波府,大郎和夫人金头马氏率众作反,劫法场,书中唱道:

 

天波府一时风魔男女将,霎时间惹下一场大祸端。

天波府发下满门众女男,要去破奸贼八卦阵连环。

恼一恼开刀先杀刽子手,芦苇里我找御史监斩官。

这个说拿着陈青使刀剁,那个道擒着潘洪把眼剜。

把他那满门家眷杀个尽,然后再一齐杀上殿金銮。

会一会失政昏君宋天子,俺给他踢弄这座锦江山。

 

与小说相比,鼓词处理人物冲突的方式更加激烈,比原著更能痛快地宣泄民众的爱憎情感,也更容易收到“说国贼怀奸从佞,遣愚夫等辈生嗔;说忠臣负屈啣冤,铁心肠也须下泪”的艺术效果。这些都体现出民间说唱和文人小说在立场和审美趣味上的差异。

总之,晚清民国《杨家将》鼓词保存了传统民间说唱文学的珍贵资料,对于传统说唱文学、小说和戏剧、文字学、乃至民俗、出版史和绘画史研究都具有参考价值。笔者也衷心希望,能够早日将这些鼓词整理出版,以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红波.清末民初绣像鼓词百卅种综论[J].台湾:成功大学中文学报,200311

[2] 李豫等.中国鼓词总目[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3] 李斗.扬州画坊录[M].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

[4] 李豫等.清代木刻鼓词小说考略[M].太原:三晋版社,2010

[5] 朝戈金.口传史诗诗学的几个基本概念[J].北京:民族艺术,20073

[6]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0

相关文章
2014-06-17 17:09:49
2014-02-17 14:49:00
2014-02-17 14:35:17
2014-02-11 16:48:10
2014-02-11 13:55:27
2014-02-10 16:41:46
2014-02-10 16:07:34
2014-01-21 13:58:25
在线互动留言
姓名:*
  联系QQ:
  邮箱:
  个人主页: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个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版权所有 陕西省神木县 杨家将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912-8350019   联系QQ:601859554

特别感谢中共神木县委、神木县人民政府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